青春期異類少年愛麗絲和阿尼,在學校實驗室的儲藏室里發(fā)現(xiàn)一個古老的非洲胎兒標本。起初,科學迷愛麗絲只想解剖它,做生物學研究,但阿尼莫名與它產生了情感連接,事情出人意料地從一場科學探索演變成精神追尋,兩個來自破碎家庭的少年踏上不同的旅程,試圖將標本送回其應有的歸宿,或許是尼羅河邊。這場曲折的冒險之旅讓他們不僅找到了缺席已久的父親,意識到自己的身世與非洲的淵源,還發(fā)現(xiàn)其他深埋已久的秘密。最終,古老的胎兒以自己的方式離開了他們……
這部富有想象力且充滿懸念的小說以兩位少年的奧德賽之旅反映了當代英國種族的復雜性及非洲移民身份認同的迷思,揭示了非洲在英國無處不在的回響。同時也探索了生者與死者之間,以及他人和我們自己之間的界限。
1.《尼羅河寶貝》是布克國際文學獎評委艾勒克·博埃默的小說代表作之一,具有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色彩。
- 博埃默是南部非洲英語文學最高獎奧利弗·施賴納獎獲獎作家,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院士、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院士,也是殖民與后殖民文學研究的奠基人,她的相關研究論文已是學界經典文獻,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 兩個少年在學校實驗室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古老的非洲胎兒標本,由此展開了一場奇幻冒險,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在尋找自己的歸屬感和對家園的理解,以及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的自我定位。
- 小說采用孩子的視角來講述,不僅使故事充滿了童真和好奇心,還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更加直接和純真的方式來審視復雜的社會和文化問題。
5. 通過尼羅河寶貝這一形象,作者探討了非洲與歐洲之間的歷史聯(lián)系,以及這種聯(lián)系在后殖民時代的延續(xù)和變化。小說中的超自然元素和神秘氛圍,也暗示了殖民歷史留下的陰影和未解之謎。
艾勒克·博埃默
Elleke Boehmer | 1961
作家、編輯、學者,生于南非德班,畢業(yè)于南非羅德斯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曾在英國?巳卮髮W、利茲大學、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皇家霍洛威大學任教,現(xiàn)任牛津大學世界英語文學教授。
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院士、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院士、殖民與后殖民文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說《遮天的帷幕》(1990)、《一個道德清白的人》(1993)、《血脈》(2000)、《尼羅河寶貝》(2008);學術著作有《殖民與后殖民文學》《后殖民詩學》《女性故事:后殖民國家里的性別與敘事》等,主編有《轉換狀態(tài):南非寫作》與《帝國寫作:殖民文學選集18701998》等。
曾獲得歐洲英語研究學會(ESSE)20152016年度英語文學圖書獎、南部非洲英語文學最高獎奧利弗·施賴納獎20152018年度散文獎等重要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