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圍繞新能源汽車發(fā)展需求,構建新能源汽車及關鍵標準法規(guī)共性技術課程體系,實現學校專業(yè)課程建設與國家新能源汽車重點研究領域的高度對接而撰寫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性教材。本書深入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標準與法規(guī),分為8章,分別是:新能源汽車標準和法規(guī)概述、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碰撞后安全要求、電動汽車動力性能試驗方法、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和續(xù)駛里程試驗方法、電動汽車定型試驗規(guī)程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定型試驗規(guī)程。本書內容豐富,理論講解透徹,實用性強,可作為高等院校新能源汽車工程、車輛工程等專業(yè)本科教材,也可作為企業(yè)、研究院所從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作為參考書籍。
1.本書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的標準和法規(guī)展開論述,深入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的構造和工作原理,涵蓋了從整車到零部件的各個方面。通過對新能源汽車標準和法規(guī)的系統(tǒng)介紹,旨在幫助讀者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相關知識,掌握標準和法規(guī)的要求,為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生產、銷售和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持。2.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新能源汽車工程、車輛工程等專業(yè)本科教材,也可作為企業(yè)、研究院所從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書籍。希望本書能夠為讀者提供有益的幫助,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隨著全球對環(huán)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車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交通工具,正逐漸成為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新能源汽車的出現,不僅有助于減少對傳統(tǒng)燃油車的依賴,降低碳排放,還為人們提供了更加環(huán)保、舒適的出行選擇。在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過程中,標準與法規(guī)的制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是保障汽車安全、環(huán)保和節(jié)能的重要依據,也是規(guī)范市場秩序、促進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有力手段。因此,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需求,構建新能源汽車相關標準法規(guī)共性技術課程體系,實現學校專業(yè)課程建設與國家新能源汽車重點研究領域的高度對接,我們編寫專業(yè)性教材《新能源汽車標準與法規(guī)》。本書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的標準和法規(guī)展開論述,深入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的構造和工作原理,涵蓋了從整車到零部件的各個方面。通過對新能源汽車標準和法規(guī)的系統(tǒng)介紹,旨在幫助讀者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相關知識,掌握標準和法規(guī)的要求,為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生產、銷售和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書的編寫內容具有以下特點。1.系統(tǒng)性強: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新能源汽車的標準和法規(guī),包括新能源汽車標準與法規(guī)的制定背景、原則、類別,以及電動汽車安全要求、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碰撞后安全要求、動力性能試驗方法、能量消耗率和續(xù)駛里程試驗方法、定型試驗規(guī)程等方面的內容,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2.實用性高:本書緊密結合新能源汽車的實際應用,詳細介紹了各項標準和法規(guī)的具體要求和操作方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例如,在介紹電動汽車安全要求時,不僅說明了標準的各項規(guī)定,還提供了具體的試驗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有助于讀者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貫徹執(zhí)行標準和法規(guī)。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新能源汽車工程、車輛工程等專業(yè)本科教材,也可作為企業(yè)、研究院所從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書籍。希望本書能夠為讀者提供有益的幫助,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本書由吉利學院智能網聯(lián)與新能源汽車學院的王龍杰和劉勇專任教師主編,席林、程超、易小蘭、雷歌等專任教師為副主編,其他編寫人員還有孫鵬、姚燕、趙陳磊、金禮芬。在本書著寫過程中,感謝南充吉利遠程、成都領克等企業(yè)工程師在項目合作過程中給予的啟發(f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非常感謝我們的學生張浩翔、張濬哲、劉琳、張瀾、毛譯玄、高萌茜,他們?yōu)闀宓恼、內容校正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這里對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吉利學院智能網聯(lián)與新能源汽車學院的王龍杰老師,負責撰寫所有輔文、第2章、第3章和第4章內容(共計約:14.95萬字);吉利學院智能網聯(lián)與新能源汽車學院的席林、程超、易小蘭、雷歌、孫鵬、姚燕、趙陳磊和金禮芬老師,負責編寫第1章(共計約:5.15萬字);吉利學院智能網聯(lián)與新能源汽車學院的劉勇老師,負責撰寫第5章、第6章、第7章和第8章內容(共計約:10萬字)。由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發(fā)展迅速,其相關標準和法規(guī)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編者
王龍杰,正高級工程師,吉利學院教授。劉勇,工程師,吉利學院專任教師,從事汽車設計及高等教育30余年。
前言第1章新能源汽車標準與法規(guī)概述11.1新能源汽車標準與法規(guī)制定的背景及原則11.1.1新能源汽車標準與法規(guī)制定的背景11.1.2新能源汽車法律法規(guī)制定的原則21.2新能源汽車標準法規(guī)類別51.3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91.3.1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91.3.22017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121.3.32018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161.3.42019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211.3.5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241.3.62021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271.3.7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30習題33第2章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342.1GB 72582017概述342.1.1GB 72582017的屬性342.1.2GB 72582017的作用362.2術語和定義372.2.1機動車(power-driven vehicle)372.2.2汽車(motor vehicle)372.2.3掛車(trailer)392.2.4汽車列車(combination ofvehicles)402.2.5危險貨物運輸車輛(road transportationvehicle for dangerous goods)402.2.6摩托車(motorcycle and moped)402.2.7拖拉機運輸機組(tractor towing trailerfor transportation)412.2.8輪式專用機械車(wheeled mobilemachinery for special purposes)412.2.9特型機動車(special-sizedvehicle)412.3整車412.3.1整車標志412.3.2外廓尺寸442.3.3軸荷和質量參數452.3.4核載452.3.5比功率472.3.6側傾穩(wěn)定性及駐車穩(wěn)定角482.3.7圖形和文字標志482.3.8外觀492.3.9漏水檢查492.3.10漏油檢查492.3.11車速表指示誤差502.3.12行駛軌跡502.3.13駕駛人耳旁噪聲要求502.3.14環(huán)保要求502.3.15產品使用說明書502.3.16乘用車列車的特殊要求522.3.17其他要求532.4發(fā)動機和驅動電機532.5轉向系542.6制動系542.6.1基本要求542.6.2行車制動552.6.3應急制動和剩余制動性能562.6.4駐車制動572.6.5輔助制動572.6.6液壓制動的特殊要求572.6.7氣壓制動的特殊要求582.6.8儲氣筒582.6.9制動報警裝置582.6.10路試檢驗制動性能592.6.11臺試檢驗制動性能612.7照明、信號裝置和其他電氣設備622.7.1基本要求622.7.2照明和信號裝置的數量、位置、光色和最小幾何可見度632.7.3照明和信號裝置的一般要求632.7.4車身反光標識和車輛尾部標志板642.7.5前照燈652.7.6其他電氣設備和儀表662.8行駛系682.8.1輪胎682.8.2車輪總成682.8.3懸架系統(tǒng)692.8.4空氣懸架692.8.5其他要求692.9傳動系692.9.1離合器692.9.2變速器和分動器692.9.3傳動軸702.9.4驅動橋702.9.5超速報警和限速功能702.9.6車速受限車輛的特殊要求712.10車身712.10.1基本要求712.10.2客車的特殊要求712.10.3貨運機動車的特殊要求722.10.4摩托車的特殊要求732.10.5車門和車窗732.10.6座椅(臥鋪)742.10.7內飾材料和隔聲、隔熱材料752.10.8號牌板(架)752.10.9汽車電子標識安裝752.10.10其他要求762.11安全防護裝置762.11.1汽車安全帶762.11.2間接視野裝置772.11.3前風窗玻璃刮水器772.11.4應急出口782.11.5燃料系統(tǒng)的安全保護792.11.6氣體燃料專用裝置的安全防護792.11.7牽引車與被牽引車的連接裝置802.11.8貨車、專項作業(yè)車前下部防護要求802.11.9貨車、專項作業(yè)車和掛車側面及后下部防護要求802.11.10客車的特殊要求812.11.11貨車的特殊要求812.11.12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的特殊要求812.11.13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特殊要求822.11.14三輪汽車和拖拉機運輸機組的特殊要求822.11.15其他要求832.12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和警車的附加要求832.13殘疾人專用汽車的附加要求83習題84第3章電動汽車安全要求853.1GB 183842020概述853.1.1GB 183842020的屬性853.1.2GB 183842020的作用863.2術語和定義863.3電壓等級863.4安全要求873.4.1人員觸電防護要求873.4.2行駛903.4.3動力蓄電池要求913.4.4車輛碰撞防護要求913.4.5車輛阻燃防護要求923.4.6車輛充電接口要求923.4.7車輛報警和提示要求923.4.8車輛事件數據記錄要求923.4.9電磁兼容要求923.5試驗方法923.5.1直接接觸防護923.5.2間接接觸防護923.5.3整車防水963.5.4功能安全防護973.6實施日期97習題97第4章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984.1GB 380312020概述984.1.1GB 380312020的屬性984.1.2GB 380312020的作用994.2術語和定義994.3縮略語和符號1014.3.1縮略語1014.3.2符號1014.4安全要求1014.4.1電池單體安全要求1014.4.2電池包或系統(tǒng)安全要求1014.5試驗條件1024.5.1一般條件1024.5.2測量儀器、儀表準確度1034.5.3測試過程誤差1034.5.4數據記錄與記錄間隔1034.6試驗準備1044.6.1電池單體試驗準備1044.6.2電池包或系統(tǒng)試驗準備1044.7試驗方法1054.7.1電池單體安全性試驗方法1054.7.2電池包或系統(tǒng)安全性試驗方法1074.8實施日期118習題118第5章電動汽車碰撞后安全要求1195.1GB/T 314982021概述1195.1.1GB/T 314982021的屬性1195.1.2GB/T 314982021的作用1195.2術語和定義1205.3碰撞試驗1225.3.1試驗前的車輛準備1225.3.2碰撞試驗1265.3.3碰撞后電安全要求檢查與試驗1375.4安全技術要求1405.4.1防觸電保護1405.4.2其他方面141習題141第6章電動汽車動力性能試驗方法1426.1GB/T 183852024概述1426.1.1GB/T 183852024的屬性1426.1.2GB/T 183852024的作用1426.2術語和定義1436.3動力性能試驗1436.3.1試驗條件1436.3.2試驗車輛準備1456.3.3試驗項目及方法147習題153第7章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和續(xù)駛里程試驗方法1547.1GB/T 18386概述1547.1.1GB/T 18386的屬性1547.1.2GB/T 18386的作用1547.2術語和定義1557.3能量消耗量和續(xù)駛里程試驗1557.3.1試驗條件1557.3.2試驗程序1597.4能量消耗量和續(xù)駛里程的計算1717.4.1能量消耗量和續(xù)駛里程計算的相關公式1717.4.2能量消耗量1717.4.3續(xù)駛里程1727.4.4確定試驗結果174習題175第8章電動汽車定型試驗規(guī)程1768.1GB/T 183882005概述1768.2純電動汽車定型試驗1778.2.1純電動汽車定型試驗實施條件1778.2.2定型試驗1778.3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定型試驗1808.3.1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試驗部分規(guī)程1808.3.2耐久工況180習題182參考文獻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