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要做的不是培養(yǎng)乖孩子,而是為孩子建造一個善良不會成為弱點的世界。
《人類幼崽觀察筆記》作者金昭榮是一名資深童書編輯,如今運營一間閱讀教室,陪伴孩子一起讀書和成長。她以溫柔細膩的筆調和極其敏銳的觀察力,記錄下與孩子的互動,以及他們獨特的行為和心靈世界。
他們慢吞吞地學習穿鞋和系鞋帶、喜歡使用高級的詞匯、有自己害怕的事情、會笨拙地觀察和學習社會生活、有獨特的時間感、開始識字后會建造起自己的世界……他們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同時玩兒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事情。
孩子們真誠又直率,他們的世界永遠對外敞開。進入他們的世界,會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遼闊,也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大人。
本書精彩觀點:
·我不會輕易夸獎孩子你很善良你很乖之類的。一方面是因為這個世界太過現(xiàn)實,要活得善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另一方面,也正因為如此,善良常常被認為是軟弱的代名詞。更重要的是,我很害怕給孩子們灌輸要做一個乖孩子的念頭。
·一個人愛孩子,并不表示他一定懂得尊重孩子。
·不管是謝絕兒童入內(nèi)還是謝絕沒素質父母入內(nèi),本質都是歧視。
·我們該對孩子們做的,或許不是為他們掃除一切害怕的事情,而是幫助他們培養(yǎng)面對恐懼的力量,為他們自然而然的成長而喝彩,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們溫柔的安慰。
◎像孩子一樣溫暖的文字,撫慰我們在追憶美好過往時不慎受傷的心靈一角。
◎讓人捂心口的人類幼崽可愛言行,展現(xiàn)他們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心靈世界。
◎從理解孩子開始,學習如何幫他們建立健康、堅韌的精神世界。
◎觀察大眾傳媒對孩子的影響,反思我們需要怎樣的心靈教育。
◎觀察愛讀書的孩子,呈現(xiàn)閱讀對孩子成長、探索世界的巨大影響。
◎觀察孩子作為社會成員,如何模仿和學習社會生活的規(guī)則。
◎觀察孤獨的孩子、被虐待的孩子、有缺陷的孩子,思考如何建設一個讓弱者也能安然生存的世界。
◎給今日的孩子,也給過去的自己。擁抱你內(nèi)在的小孩,治愈童年的創(chuàng)傷。
◎韓國zui大線上書店Yes24的22萬讀者共同票選2021年度圖書!
◎這本書會徹底改變你看待孩子的角度!
我原來想寫的是我自己的事情,哪怕是些稀松平常的瑣事也好,可以借此梳理我的生活。我甚至害怕自己光說不做,不僅開了博客,還向周圍人宣稱我每周都會更新。我嘗試著去記錄一些生活的片段和感想,分享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電影、畫作和書籍,即便我不知道這些文字最終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總之不管結果如何,寫作的初心是為了我自己,是對我個人世界的一種修葺。
可是寫著寫著,主題總是指向孩子們。倒不是說我在寫作中發(fā)掘出了內(nèi)心深處的潛意識,而是單純地,與孩子的對話、關于孩子的思考、街上偶遇的孩子、與他人關于孩子的討論……這些原本就是我最想記敘的事情。這讓我有些不知所措
明明自己就是一個童書編輯,也做了二十年有余的兒童閱讀老師,如此近距離地與孩子們相處著,以至于少了孩子這個關鍵詞,我的個人世界就無從談起。可我為什么嘴上說著要記敘自己的生活,卻一直沒有想到把孩子作為寫作的主題呢?
后來才明白,那是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沒什么資格去談論孩子:一方面,我既沒有撫養(yǎng)孩子的經(jīng)歷,也不是什么教育學家或者兒童心理學家。總是擔心讓我來對孩子的事情說長論短,會不會是一紙空談?對育兒環(huán)境和教育現(xiàn)狀一知半解的我,會不會只是信口開河?或許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常常聽到別人對我說就是因為你沒孩子才這樣。
但另一方面,我又好像一直躲在這些話的蔭蔽之下,想著反正我不是兒童專家,我可以保持距離、置身事外,因此把有關孩子的各種事情和需要探討的問題全部交給那些親自撫養(yǎng)、教育孩子的家長。可是我明明就知道,孩子不僅是別人的子女,是學校的學生,更是生活在我們世界中的、當之無愧的一分子;我明明就知道,越是對于孩子們一知半解的社會,就越要更多地去探討孩子們的問題……
所以我決定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繼續(xù)講述孩子們的故事,更何況那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就算可能有些粗淺,或許可以讓更多的人加入討論。其實,在寫作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人告訴了我一些孩子們的故事關于他們自己小時候的,或是關于子女、外甥、學生、鄰家孩子、超市里遇到的孩子的。每次看到網(wǎng)友們的留言,我都會慶幸自己開始了寫作,要不然,我要去哪里才能聽到這些珍貴又動人的故事呢?既然我寫作是為了自己,這樣也算是如愿順遂了。
開始寫作后沒多久,就暴發(fā)了新冠肺炎疫情,閱讀教室也歇業(yè)了好幾個月。多虧我每周堅持在博客和報刊上發(fā)表文章,那些憂慮和抑郁才得以緩解。有些故事,在寫之前就讓我淚如泉涌;有些故事,在寫完之后還會讓我笑出聲來。在寫作的過程中,我明白了一點:孩子的世界是永遠向我們敞開著的;蛟S是因為我們也曾有過童年,或許是因為孩子的真誠直率,又或許是因為孩子的世界本就無時無刻不存在于我們身邊、我們的身體里。毫無疑問的是,我們?yōu)楹⒆觽兯妓鞯迷蕉啵覀兊氖澜缇驮竭|闊。
閱讀教室的孩子們對于我是作家這件事滿懷好奇。有的孩子問我寫一本書要花幾個小時,有的孩子擔心我的手會不會疼。還有個孩子說要看我寫的閱讀教育書,因為長大后要教育自己的女兒。我因此笑了好一會兒,但是聽到她說我要告訴我女兒,媽媽小時候也上過閱讀教室呢,我又濕了眼角。
以前寫的書,會遵照孩子們的意愿,把他們的真實名字寫進書里。我有時還會擔心,他們要是不喜歡書里的內(nèi)容該怎么辦,可是通常孩子們都很興奮,把出現(xiàn)自己名字的部分讀了一遍又一遍。還有的孩子在外面玩到一半,會突然跑回家里,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找到書中描寫自己的章節(jié),再三確認后,才又跑出去繼續(xù)玩耍。
可能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會如此欣然允許自己的故事出現(xiàn)在書里。但這一次,我決定全部使用化名。畢竟有太多私密的故事,我擔心他們長大后看到會不樂意。我甚至還故意隱掉了一些信息,避免對號入座。但故事本身并沒有被加工,因此當事人應該能分辨出自己的故事。我也埋下了一些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明白的線索,這樣孩子們或許會讀得更加仔細。不過是否也有可能,孩子們覺得這本書里都沒提到自己的名字,于是看都不看一眼就出去玩了?但無論如何,我都想告訴孩子們:
感謝你們愿意跟我分享你們的童年。
能夠認識你們,是我的榮幸。
2020年11月
金昭榮
關于作者:
金昭榮(???),韓國資深童書編輯、兒童閱讀推廣人。畢業(yè)于梨花女子大學,主修韓國語和韓國文學。曾在出版社擔任童書編輯十余載。如今運營一間閱讀教室,陪伴孩子一起讀書。著作有《閱讀童書的方法》和《說話式閱讀法》《人類幼崽觀察筆記》等。其中《人類幼崽觀察筆記》在出版后反響熱烈,一舉登上韓國最大線上書店YES24暢銷書榜,并于2021年被讀者投票為年度圖書。
關于譯者:
林明,韓國外國語大學翻譯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講師。譯作有韓國作家金惠珍的小說《9號的工作》,以及《父親的解放日志》等。
第一章
身邊的孩子
只是需要一點兒時間罷了
老師你怕球嗎?
乖孩子
孩子們的格調
害怕的事
重要的是去玩兒
閱讀與書寫
我小的時候呢
無數(shù)的方式
第二章
孩子與我
站在最孤獨孩子的角度
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朋友
心里的老師
孩子們的挑食與大人們的挑食
小前輩們的教誨
莫大的安慰
這是愛嗎?
選擇活著
請把襪子領回家
別人家的大人
第三章
人世中的孩子
今天是我的生日喲!
再小也是一個人
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這不還有孩子嗎
誤會
我所期待的兒童節(jié)
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