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里的廣西叢書是全面系統(tǒng)介紹廣西石刻文化的普及性讀物,為廣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出版工程成果之一。含《石刻通論卷》《歷史名人卷》《山水人文卷》《民族融合卷》《文化教育卷》《水陸交通卷》《經(jīng)濟商貿(mào)卷》《科學技術(shù)卷》《摩崖造像卷》《書法藝術(shù)卷》10卷10冊。每卷選取數(shù)十種有代表性的廣西石刻,采取雅俗共賞、圖文并茂的方式,用通俗的語言介紹石刻基本內(nèi)容,講述石刻背后的歷史故事。編纂出版本叢書,旨在深入挖掘廣西豐富而獨特的石刻文獻,弘揚廣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地方文脈,增強各族群眾文化自信,助力壯美廣西建設(shè)。
石刻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獻載體形式,其價值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廣西石刻資源豐富,唐宋題名之淵藪,以桂林為甲,其中與山水有關(guān)的石刻占據(jù)較大比重。作為石刻里的廣西叢書之一種,《山水人文卷》以廣西歷代石刻中的山水石刻為切入點,精選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各代石刻40余件,涉及山水開發(fā)建設(shè)、山水賞游和山水品題等內(nèi)容;體裁上有題詩、題名、題榜、銘、紀事,等等。石刻作者既有一代宗師、文壇巨匠,亦有名不見經(jīng)傳的人士;既有南來的士人,也有本土官紳。全面展現(xiàn)廣西豐富而歷史悠久的山水石刻,并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山水與人文底蘊及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山水開發(fā)
桂林山水開發(fā)的開山之作唐鄭叔齊《獨秀山新開石室記》
南溪山的旅游開發(fā)唐李渤《南溪詩并序》
疊彩山旅游的開山之作唐元晦《疊彩山記》
延續(xù)千載的盛宴南漢劉崇遠《新開宴石山記》
勝地重光宋《宋咸等游華景洞題名》
留在桂林山水間的不平宋李師中《蒙亭記》
宰相遺澤宋劉誼《曾公巖記并陳倩等七人唱和詩》
追尋柳宗元的足跡宋丘允《仙弈山新開游山路記》
一位受處分官員的貶謫之路宋李邦彥《三洞記》
七星巖的神仙故事宋范成大《碧虛銘》
舜帝恩澤傳千古宋張栻《韶音洞記》
勝跡永流傳宋易祓《真仙巖亭賦》
合浦遺珠元范梈《海角亭記》
古代的自然景觀保護元郭思誠《新開西湖之記》
靖江王的精神世界明朱佐敬《獨秀巖西洞記》
滄海桑田的見證明重刻宋陶弼《題三海巖》
只令邕南憶董公明徐浦題董泉
武夫也有山水癖清楊彪《重修白龍洞記》
白云深處有佳境清宦儒章《白云洞記》
呂洞賓在桂林的印跡清劉名廷《呂仙樓記》
石刻中的長壽故事清楊奎《寧壽亭記并詩》
一個士紳心中的仙道清李燕昌《重修勾漏洞天記》
天南杰構(gòu)清陳師舜《重修真武閣記》
一位戍邊將領(lǐng)的山水情結(jié)清李星科《白玉洞記》
山水賞游
一位基層官員的山水觀宋林毅《游西山詩并序》
一次不止為賞景的出游宋張莊《清秀山題詩并記》
宋朝人的桂林一日游宋《蔡懌等六人還珠洞題名》
遺留在山水間的友誼宋張孝祥《朝陽亭記》
尋找桂林的隱逸文化宋詹儀之《題招隱亭落成記》
六祖廣西留圣跡宋《趙國寶等三人六祖巖題名》
張自明與宜州的傳奇故事宋張自明《南山寺題詩并序》
一位抗蒙名將的閑暇時光宋李曾伯《隱山題詩并記》
漓江邊的明珠明王宗沐《冠巖題詩》
秀甲貴港有南山明張佳胤《游貴縣南巖記》
《元祐黨籍碑》引來的觀碑潮明《朱子清等龍隱巖題名》
進山過壽為哪般?清阮元《隱山銘》
山水品題
山水未必是家鄉(xiāng)好宋《譚掞品題龍隱巖題記》
宋代的桂林旅游指南宋趙夔《桂林二十四巖洞歌》
范成大的較真宋范成大《復水月洞銘并序》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爐宋王正功《鹿鳴宴勸駕詩》
方信孺的別墅宋方信孺碧桂山林榜書
天下西山多勝跡清曹秀先《游西山記》
傳統(tǒng)山水審美的結(jié)晶民國胡檉、張衍曾《富川八景》詩
近代風云的見證者民國岑春煊《雁山園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