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唐詩之路是中國眾多唐詩之路中研究起步最早、研究成果最豐富、影響最顯著的文化旅游線路。不僅如此,它還是一條自然山水風光與人文資源富集的魅力廊道。號稱天下奇觀的錢塘江潮,浙東最大最長的運河,最早又是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鏡湖(宋因避諱改作鑒湖),充滿詩意的黃金水道剡溪,慈孝之水曹娥江,充滿英雄氣概的會稽山,佛道氣氛濃厚的天臺山、四明山、普陀山、天姥山、沃洲山、括蒼山、金華山、爛柯山、石門山、仙都,居錢塘江南北交通要沖的漁浦潭、西陵(五代改稱西興)渡口,讓人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的古纖道,中國書法圣地蘭亭,擁有江南第一大佛的石城寺(今新昌大佛寺),善男信女頂禮膜拜的寺院、宮觀、祠廟等等,都分布在這條詩路周邊。古往今來,詩路吸引五湖四海乃至海外文人極多,他們的詩文著述流播海內(nèi)外,成為對外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資源,天臺山也因此成為中國文化輻射四方的高地。因為這里還是浙東沿海幾條江河的入?,此地又成為中外海上通商和文化傳播的重要口岸。唐朝才子王勃、駱賓王、宋之問、沈佺期、孟浩然、張子容、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顧況、李紳等絡繹來游,都留下詩作,為浙東唐詩之路增色添輝。
就臺州唐詩之路而言,以詩路仙山天臺山為標志,沿途有石梁飛瀑、華頂、赤城、瓊臺雙闕、寒山、桃源、臺州惡溪、臨海江(今靈江)、南黃詩路古道、天臺宗根本道場國清寺、道教基地桐柏宮,道教全國十大洞天中的三大洞天委羽洞天(大有空明之天)、赤城洞天(上清玉平之天)、括蒼洞天(成德隱玄之天),臨?づc永嘉郡交界的臨海嶠,臺州州城臨海、巾子山、城南碼頭(南宋以來為中津浮橋)、城墻、水軍基地東湖等風景名勝。走在這條詩路上,不禁會吟誦起天臺鄰四明,華頂高百越。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來去赤城中,逍遙白云外南國天臺山水奇,石橋危險古來知這些耳熟能詳?shù)脑娋,油然而生向往之?hellip;…這一連串的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山水與人文勝跡迎來重視研究、保護利用、建設改造的浪潮,令人振奮,備受鼓舞。
本書以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山水風光和人文遺跡為基礎,以唐詩和唐朝詩人為主線,兼顧其前后時代,串聯(lián)各種類型的景觀,以圖片為載體,以唐詩為點題,合成可觀可讀、可感可游的大眾普及性唐詩之路文旅融合之書,以收圖文并茂、詩畫輝映之效。一冊在手,按圖索驥,可為背包客、驢友、自駕游、研學旅行、文化旅游等個體與群體旅行提供重要參考。作為一種嘗試,先從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和文化地標天臺山所在的臺州開始,期待得到廣大讀者和方家的指導。
根據(jù)自然地理形勢和歷史文化資源分布的條件,結(jié)合當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特別是交通條件,將浙東唐詩之路臺州片(以下簡稱臺州詩路)做如下劃分:聯(lián)系歷史上的官道(驛道),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由臺越兩州交界處的關嶺入境,經(jīng)天臺、臨海、黃巖、溫嶺(澤國、大溪)湖霧嶺出境向永嘉(溫州)為一列;當代交通干線浙東沿海高速與沿海海上島嶼、港灣、交通航線相融合的縱向線路為一列;臺州最大水系靈江(永安溪始豐溪靈江椒江)為一橫。以上三者構(gòu)成H形(或者換個角度為工字形)的框架,來總攬臺州詩路。
胡正武,教授,臺州市四個一批人才。在《文學評論》等刊物發(fā)表論文一百余篇,著有《浙東唐詩選》等,主持各級課題二十余項。
許愛珍,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會員、中國女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多次在各類影展中獲獎。
【壹 登天臺】
小引 登天臺
006 李巨仁登臺山篇
009 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臺
010 李隆基答司馬承禎上劍鏡
012 張說寄天臺司馬道士
015 張九齡送楊道士往天臺
016 崔湜寄天臺司馬先生
018 宋之問靈隱寺
020 宋之問送司馬道士游天臺
023 宋之問寄天臺山司馬道士
024 李嶠送司馬先生
026 沈佺期同工部李侍郎適訪司馬先生子微
028 孟浩然舟中曉望
030 孟浩然題云門山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
032 孟浩然越中逢天臺太一子
034 孟浩然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
036 李白天臺曉望
038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節(jié)選)
040 劉長卿贈微上人
042 張繼會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044 章八元天臺道中示同行
046 賈島送無可上人
048 寒山卜擇幽居地
050 寒山余家本住在天臺
052 寒山自從到此天臺境
【貳 尋佛道】
小引 逍遙白云
058 孟浩然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節(jié)選)
060 李白早望海霞邊(節(jié)選)
062 顧況從剡溪至赤城
064 張佐憶游天臺寄道流
066 鮑溶寄天臺準公
068 姚合送陟遐上人游天臺
071 許渾早發(fā)中巖寺別契直上人
072 許渾早發(fā)天臺中巖寺度關嶺次天姥岑
074 許渾思天臺
小引 國清松徑
080 李白普照寺
082 顏真卿天臺智者大師畫贊
086 劉長卿送惠法師游天臺因懷智大師故居
088 劉長卿夜宴洛陽程九主簿宅送楊三山人往天臺尋智者禪師隱居
090 皇甫冉酬包評事壁畫山水見寄
092 姚合游天臺上方
094 許渾寄云際寺敬上人
096 薛曜送道士入天臺
098 賈島送僧歸天臺
100 許棠贈天臺僧
102 許棠題慈恩寺元遂上人院
104 杜荀鶴送僧歸國清寺
106 寒山丹丘迥聳與云齊
108 寒山憶得二十年
【叁 覓奇觀】
小引 石梁飛瀑
116 孟浩然尋天臺山作
119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節(jié)選)
120 李白送楊山人歸天臺(節(jié)選)
122 韋應物題石橋
124 司空曙寄天臺秀師
126 劉長卿送少微上人游天臺
128 顧況臨海所居(其二)
130 劉禹錫送元簡上人適越
132 劉禹錫送霄韻上人游天臺
134 李紳琪樹(《新樓詩二十首》之十七)
136 李紳龍宮寺(《新樓詩二十首》之七)
138 施肩吾送端上人游天臺
140 朱慶馀送虛上人游天臺
142 朱慶馀送元處士游天臺
145 馬戴送道友入天臺山作
146 李頻越中行
148 李頻送臺州唐興陳明府
150 李郢重游天臺
153 徐凝天臺獨夜
154 王貞白寄天臺葉尊師
156 張蠙送董卿赴臺州
158 寒山我聞天臺山
160 釋景云畫松
163 釋皎然送邢臺州濟
164 李達奉和大德《思天臺》次韻
167 詹景全跪受大德珠玉不揆卑劣謹次來韻
168 寒山瀑布千丈流
170 方干因話天臺勝異仍送羅道士
172 方干送錢特卿赴職天臺
174 皮日休寄題天臺國清寺齊梁體
176 曹松天臺瀑布
178 秀登送貫微歸天臺
小引 華頂歸云
184 孟浩然寄天臺道士
186 李白同友人舟行游臺越作
188 孟郊送超上人歸天臺
190 賈島送天臺僧
192 賈島送鄭山人游江湖
194 皮日休華頂杖
197 陸龜蒙華頂杖
198 鄭巢泊靈溪館
200 鄭巢送象上人還山中
202 李紳華頂
【肆 探隱居】
小引 探隱居
208 寒山人問寒山道
210 寒山重巖我卜居
212 徐凝送寒巖歸士
【伍 攀仙都】
小引 瓊臺雙闕百丈坑
218 李白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節(jié)選)
220 柳泌瓊臺
222 張祜游天臺山(節(jié)選)
小引 南黃古道
225 曹文晦南山秋色(《新山別館十景》之七)
【陸 入桃源】
小引 入桃源
230 張子容送蘇倩游天臺
232 劉長卿過白鶴觀尋岑秀才不遇
235 曹唐劉晨阮肇游天臺
236 曹唐劉阮洞中遇仙子
238 曹唐仙子送劉阮出洞
240 曹唐仙子洞中有懷劉阮
242 曹唐劉阮再到天臺不復見仙子
244 牟融天臺
【柒 巾山秋】
小引 臺州府城與巾山
252 駱賓王久客臨海有懷
254 孫逖送周判官往臺州
256 劉長卿送臺州李使君兼寄題國清寺
258 顧況臨海所居(其三)
260 武元衡送吳侍御司馬赴臺州
262 權德輿寄臨海郡崔稚璋
265 權德輿送臺州崔錄事
266 任翻宿巾子山禪寺
268 任翻再游巾子山寺
270 任翻三游巾子山寺感述
【捌 神仙居】
小引 神仙居
278 楊敬之贈項斯
280 張籍贈項斯
282 張籍送辛少府任樂安
284 項斯江村夜泊
286 項斯憶朝陽峰前居
288 項斯落第后歸覲喜逢僧再陽
290 項斯歸家山行
【玖 開新途】
小引 臺溫詩路與海上詩路
298 謝靈運登臨海嶠初發(fā)疆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節(jié)選)
300 孟浩然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302 孟浩然歲暮海上作
304 孟浩然永嘉別張子容
306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節(jié)選)
308 魏萬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節(jié)選)
312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