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書魂詭異錄
這兩本讀書隨筆集的文章,全部選自我在香港《明報周刊》的專欄Ghost on the Shelf。這個專欄自二〇一七年年中開始,至今已寫了超過四年,累積了二百多篇文章。我從中選出了一百四十余篇,分為兩批,成為《狐貍讀書》和《刺猬讀書》兩冊。另外,二〇二一年底我在香港明報出版社自選了一本讀書隨筆集《非常讀》,內(nèi)容主要來自同一專欄,但和聯(lián)合文學這兩冊只有極少數(shù)重疊。
我原本想把這本書叫作《書魂詭異錄》,向前代作家葉靈鳳先生致敬。葉靈鳳是著名讀書家,發(fā)表過大量書話,結(jié)集成讀書隨筆集四大冊。他原來還寫過一個專欄,介紹有關 世界各地性風俗的著作,并自稱書淫,以別于書癡。經(jīng)后人的鉤沉,這些文章終于以《書淫艷異錄》的名字,再次與讀者見面。我的專欄名目Ghost on the Shelf,取意自與書架上的亡靈對話,文章旨趣又多涉奇幻和鬼魅,便想和葉先生的奇書做個呼應。不過珠玉在前,后者又不很親近讀者,于是作罷。特此一提,聊表心意。
至于狐貍與刺猬的典故,我在集中的文章已有談及,這里就不重復了。上下冊的編選,沒有嚴格的原則,大體上按 狐貍和刺猬的不同性格,略做區(qū)分。狐貍跳脫不定,心思甚多,又和神仙鬼怪有關;刺猬則一心一意,固執(zhí)專注,沉潛 內(nèi)斂。于是我便把輕松漫談東西洋文學,以及有關奇幻題材的文章放在第一冊,而把思辨性較強、理論較多的文章放在 第二冊。勉強說,也可以代表讀書和說書的兩種態(tài)度。由于經(jīng)過重新排列,文章之間的交接,或前后不一的地方,都略 做修改理順,但大體上保留原樣,包括好些重復的說明。
寫專欄完全隨意而為,沒有預定的長遠計劃。事后回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在這些年間有過這些偏好和趣味,例如日本文學談得很多,其次就是有關奇幻的題材。有些作家和作品甚至一寫再寫,樂此不疲。這并不表示我有某些強項,也不代表我在某方面有什么高見。在行文方面,也不能稱之為藝術性的散文,只能說是抒發(fā)感想的隨筆而已。我不敢說這 些漫談能帶給讀者什么思想上的啟發(fā)或者閱讀上的愉悅,但是身為一個寫小說的人,我的閱讀興趣多少反映了我的寫作取向。為了這一點點私心,我還是希望這些文章能夠結(jié)集成書,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旁證。如果單獨作為隨筆來看也不賴,那就算是超額完成了。
重讀這些文章還有一個發(fā)現(xiàn),就是里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個人物,我的日本小說家朋友中島京子小姐。她不但多次帶我游覽東京,向我介紹和日本文人有關的名勝,還經(jīng)常為我解 答關于日本文學的問題。說她是我的日本文學老師,實不為 過。所以,我也想趁這次結(jié)集的機會,向她表示謝意。
小引
Ghost in the Shell
先來說說欄名。恐怕不是每個讀者都知道,Ghost on the Shelf 是來自Ghost in the Shell 的。當然,依然會有人不知道 Ghost in the Shell 是什么。那就是《攻殼機動隊》的英文名。可是,如果還是有人不知道《攻殼機動隊》是什么呢?那我 就只有說,那是早前上映的一部英語片的名稱,主演是著名 女星斯嘉麗·約翰遜。如果還未聽過的話,我就沒有辦法了。(其實知道這個欄名的出處,并不是必需的,不過背后的淵 源的確有點復雜,所以才花了點唇舌。)
我不是動漫迷,但我是個攻殼迷。我由押井守監(jiān)督的一九九五年經(jīng)典電影版便已經(jīng)開始看,而且深深著迷。今年上映的英語真人版,大體上是根據(jù)這個九五年版改編的,有些場面還幾乎完全照搬,以作致敬。原版中早已大量運用香港舊街區(qū)的景觀,真人版照樣來香港取景,成了報紙娛樂版最關心的事情。押井守在二〇〇四年推出了故事奇詭、畫工魅幻的續(xù)篇《無罪》。原本的主角少佐草薙素子已經(jīng)退出公安九課(攻殼機動隊所隸屬的部門),在汪洋似的網(wǎng)絡上四處游蕩。主角落在兩個男成員巴特和德古沙身上。少佐作為配角在結(jié)尾還是出現(xiàn)了,不過是以靈魂下載于機器玩偶的方式,所以見不到她的真身(她還有沒有真身也是疑問)。
還是必須先說說少佐!豆C動隊》沒有少佐,基本 上就沒有看頭了。雖然里面對于未來世界的構(gòu)思(特別是網(wǎng)絡和生化人方面)依然是相當精彩的,但是,怎么可以想象沒有少佐的《攻殼機動隊》呢?如果看過英語真人版的話,公平地說,斯嘉麗·約翰遜的樣子和造型并沒有跟草薙素子差太遠。當然,原版肯定是完全地日本化和漫畫化的,融合了非常性感的外表和極度強悍的戰(zhàn)斗力。作為軍旅出身的隊長,少佐是她的官階。故事中嘗試解釋,為什么全身除腦部皆為義體(人造身體)的她,還選擇非常女性化的外形。(理論上義體化是可以選擇任何性別和年齡的外形的。)大概是因為對自己生而為女性的某種念念不忘。不過,其實真正的原因無他,就是漫畫家覺得這樣的造型索爆(超級火辣)吧。這可以說是動漫作為類型的一種成規(guī)或者美學,要批判 或者挑剔就有點多余了。
說到漫畫家,是的,其實所謂的原版,也不是一九九五年的電影,而是士郎正宗從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一年的漫畫連載。以后的所有《攻殼機動隊》版本,基本上都是從這個原點衍生出來的。所以,《攻殼機動隊》并不是一個一致的系列,而是經(jīng)過演化而成的一組相關作品。當中女主角的造型有三個(加上漫畫版是四個,再加上真人版則是五個了),情節(jié)也不完全可以連接在一起。上面說的押井守的兩部作品是第一組。接著由神山健治導演的兩季各二十六集電視劇及一集OVA(2002、2004、2006)是第二組。二〇一三年至二〇一五年,又換了黃瀨和哉導演,制作了五集OVA(又分成十集TV)和一部新劇場版,名為《ARISE》,是少佐加入公安九課之前,如何組成隊伍的前傳?梢哉f,《攻殼機動隊》的版本狀態(tài)本身,已經(jīng)在演繹著模本不斷衍生而沒有原本的主題。
草薙素子的名字很有意思。草薙劍據(jù)說是日本神道 教三大神器之一,既神圣又有殺氣。據(jù)《古事記》所載,此劍是神代(神話時代,神武天皇即位之前的時代)時期三貴子之一須佐之男從天界下降出云國,斬殺八岐大蛇之后,從它的尾部取出,并獻給天照大神的。素子在日語里可指元素或部件,都和生化人有關。她更換成全身義體的經(jīng)過有兩個版本:電視版說她六歲左右遇到空難,父母雙亡,她也受了重傷,不得不把身體更換成機械以保命;前傳《ARISE》更激進,說她的父母是生化學專家,在襲擊事故中身亡,一位醫(yī)學專家?guī)瓦在母胎中的她用人工方法續(xù)命,一出生就成為義體人。也即是說,她除了腦部,從未擁有過人類的肉體!究竟自己是人還是機器,成為困擾她一生的問題。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引申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人的意識和肉體的關系,以及兩者之間出現(xiàn)的不協(xié)調(diào)。究竟界定我們?yōu)槿说,是意識還是肉體?意識有可能脫離肉體獨立存在嗎?肉體純粹只是一種物質(zhì)構(gòu)成的生物機器嗎?這些極為深刻而嚴肅的課題,就是《攻殼機動隊》 在視聽美學之外最吸引人的元素,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吧。
所以話說回來,Ghost in the Shell的意思就是軀殼里 面的靈魂。但是,怎么又變成了Ghost on the Shelf呢?那 其實也不過是個玩笑吧。只是說了大半天,結(jié)果沒有人懂得笑出來,那就有點尷尬了?磥砦疫沒有進入正題呢!下次 再說。
書架上的靈魂
上次我還未說完Ghost on the Shelf的緣由。Ghost,當然就是鬼魂的意思;Shelf指的是書架。那么,鬼魂為什么 會跑到書架上去呢?這個很簡單?纯磿苌系臅,不是大部分作者都已經(jīng)仙逝了嗎?當然還在人世的也不少,但終有一日成為鬼魂的事實,卻是斷無可疑的了。所以,上得書架的都是鬼。這樣說來,書架跟神臺或者龕位,不但意義近似,連形態(tài)也相差無幾。一個藏書豐富的讀書人,他的祖先 可謂多不勝數(shù),所花的祭祀費自然也不在小數(shù)。而他的家,說白一點就是一個墳場了。
前不久我跟妻子去參觀中大(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香港文學特藏和善本書庫,主要是想去看葉靈鳳夫人趙克臻 捐贈給中大的葉氏藏書。葉靈鳳是個愛書人,但拒絕自稱藏書家,總之就是樂于跟書架上的鬼魂打交道的人。他說自己買書雖多,但沒有什么珍貴版本。(其實是有的,例如對香港近代史有重要價值的《新安縣志》。此書后來贈送給廣州中山圖書館。)他年輕時在上海已經(jīng)藏書萬冊,主要是外文圖書,后來因為逃避戰(zhàn)亂而全部失散。輾轉(zhuǎn)來到香港,不料一住就是三十多年,直至一九七五年逝世。所以這批存于中大的書本,屬于葉靈鳳下半生的收藏。
如我所料,藏書以英文版的居多,當中又以西洋文學作品為主,但評論、美術、畫冊等亦不少,也有不少關于內(nèi)地和香港的動植物和地理書。我最早接觸葉靈鳳的著作,就是讀他的香港歷史考證和風物研究,即后來整理出版的《香港的失落》《香海浮沉錄》《香島滄桑錄》。我寫《地圖集》的時候,這些是我的重要參考書。所以我和葉先生算是有點緣分。他的早期小說和中晚期的書話,倒是之后才慢慢補讀的?粗鴷苌系淖髡呙皖}目,想起《讀書隨筆》里的篇章,幾乎可以感受到葉靈鳳當年是如何愛不釋手地一頁一頁 翻著那些書本的。
另一個得到證實的預期,是葉靈鳳對性學的興趣。他大為贊賞并且經(jīng)常參考的性學先驅(qū)靄理士的巨著《性心理研究》就在書架上,英文版和中譯版兼?zhèn)。我打開中文版的目錄,看到很多葉靈鳳曾經(jīng)談過的題目,當中肯定不少從此書引述。別看葉先生一介書生,斯斯文文,寫起性的話題,思想?yún)s是非常開放的。去年他的一批關于性心理和性風俗的文章結(jié)集起來,成為兩冊的《書淫艷異錄》,讀來真是趣味盎然。這些文章部分輯錄自他一九三六年于上海《辛報》的一個同名專欄,另一部分是自一九四三至一九四五年于香港《大眾周報》的續(xù)寫。(在淪陷時期寫作這種吟風弄月的文章,其意味甚為深長。)作者在小序中自稱書癡甚 至書淫,取愛書過溺之意,聽來好像不太優(yōu)雅。不過,賈寶玉被警幻仙姑稱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淫字 也可以曲折變成褒義吧;乜慈~先生的少作,也實在不少 意淫的地方。(他的小說通常被歸入跟穆時英和施蟄存 同類的新感覺派。)當書淫,談淫書,真是不失快 意。這是葉靈鳳令我最感興趣的地方。
跟淫書有著密切關系的,是禁書。葉靈鳳亦藏有不少相關的著述。我找到一本一九四〇年在紐約出版的The Censor Marches on(《審查員繼續(xù)前進》),發(fā)現(xiàn)原來是這方面的法理 研究專著。在書題頁前面的空白頁,有人貼了一則剪報,上有手寫日期22.4.1959,應是葉靈鳳的手筆。剪報的題目有四個,第一個是《裸體貴婦惹起官司》。下面所剪的部分,就是關于這則新聞的,讀來非常有趣。不過,相信這類新聞應該很多,葉靈鳳特意剪藏這一則,我肯定是因為最后那一句。整則報道抄錄如下:
裸體女人什么時候成為一種藝術品?什么時候降格為一種性暴露?答案要由美國的郵務部來定奪了。郵務專員沒收了印有西班牙名畫家哥雅的代表油畫《裸體貴婦》的明信片二千張。那些明信片是由聯(lián)合藝術公司寄出,為美國女影星阿娃嘉娜主演的《裸體貴婦》影片宣傳的。郵務部總辯護律師答辯說:某種藝術品,在一個不同的背景里,可能被認為是淫猥的。那就要看這些明信片的用途了。他們選這一幅畫來作宣傳用,對于一 般人來說,這就是一幅裸體女人像。你不必用球棍打他的頭,他也知道這部電影是一部性感電影了。聯(lián)合藝術公司的證人們說,明信片是一種藝術品的復制本,對正常人完全沒有損害。不過其中一位心理分析家里伊克就他的職業(yè)性質(zhì)承認了:有沒有正常人這一回事是可疑的。
在那寧靜得令人產(chǎn)生幻聽的特藏室里,我聽到老靈魂發(fā)出的撲哧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