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記敘19601980年前后,國家對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的發(fā)展政策,農(nóng)民又如何保持著千百年來的一些習俗和文化,按照一年四季家鄉(xiāng)的農(nóng)耕習俗時序(盡可能按照家鄉(xiāng)的叫法,首詞出現(xiàn)在其后括號中有備注),描述了農(nóng)民的艱苦生產(chǎn)生活場景和作者的所見所聞,對那時的匠商、建房、織布等百工,以及婚俗、祭祀、葬禮等傳統(tǒng)禮儀,進行了表述,力求讓人身臨其境。
本書主要記敘我國20世紀6080年代的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的發(fā)展狀況,以及在相關政策下作者家鄉(xiāng)農(nóng)耕生活的點點滴滴,涉及一年四季的農(nóng)事活動、祭祀、節(jié)慶及婚喪嫁娶等,飽含著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深眷戀與過去生活的懷念。
董發(fā)根,1965年3月生,浙江嘉興人從事建筑工程設計、管理與咨詢等工作,正高級工程師,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監(jiān)理工程師。獲得浙江省社會組織領軍人物、嘉興市首屆城鄉(xiāng)建設拔尖人才、住建部《建筑》雜志社優(yōu)秀作者等榮譽稱號。
上篇 桑梓情懷
一、嘉禾屯田 / 004
二、陸路水路 / 007
三、信息交往 / 010
四、褕身布襕 / 014
五、人民公社 / 018
六、包產(chǎn)到戶 / 026
七、夢中老家 / 029
八、繼往開來 / 034
中篇 四季鄉(xiāng)愁
一、春季 / 044
(一)過大年 / 044
(二)走親戚 / 050
(三)元宵節(jié) / 052
(四)春播準備 / 053
(五)早稻秧田 / 053
(六)春菜收成 / 056
(七)春色爛漫 / 058
二、夏季 / 062
(一)立夏節(jié) / 063
(二)春耕 / 064
(三)種菱 / 074
(四)春蠶 / 075
(五)端午節(jié) / 078
(六)晚稻秧田 / 079
(七)搶收搶種 / 080
(八)夏日趣事 / 089
三、秋季 / 093
(一)糶谷 / 094
(二)雜糧收成 / 096
(三)寒菜播種 / 097
(四)中秋節(jié) / 099
(五)采菱 / 099
(六)秋蠶 / 101
(七)春菜播種 / 101
(八)秋的記憶 / 101
四、冬季 / 105
(一)秋收冬種 / 106
(二)寒菜收成 / 107
(三)賣咸菜 / 111
(四)罱河泥 / 112
(五)賣豬 / 114
(六)農(nóng)閑活 / 115
(七)年終分紅 / 119
(八)冬季憶舊 / 120
下篇 百工禮儀
一、匠商 / 128
(一)泥木工 / 130
(二)修船匠 / 130
(三)箍桶匠 / 131
(四)修缸補甏 / 131
(五)磨剪刀搶菜刀 / 132
(六)補鐵鍋 / 132
(七)彈棉花 / 133
(八)棕匠 / 134
(九)裁縫師傅 / 135
(十)雞毛換糙紙(換糖) / 136
(十一)通煙囪 / 136
二、織布 / 138
(一)軋棉花 / 138
(二)制棉花條 / 138
(三)紡線 / 139
(四)縛紗 / 139
(五)染色 / 139
(六)漿紗 / 140
(七)經(jīng)布 / 140
(八)織布 / 142
三、建房 / 145
(一)準備 / 148
(二)定磉 / 150
(三)上梁 / 151
(四)裝修施工 / 157
(五)打灶頭 / 157
四、婚俗 / 160
(一)看親 / 160
(二)吃籃 / 161
(三)定親 / 161
(四)話親 / 162
(五)擔盤 / 162
(六)結婚 / 163
(七)對月回門 / 174
(八)擔夏 / 175
(九)擔糖 / 175
(十)抓周 / 176
五、祭祀 / 178
(一)廟會 / 178
(二)杭州燒香 / 181
(三)清明節(jié) / 183
(四)七月半 / 184
(五)冬至節(jié) / 185
(六)蓮泗蕩燒香 / 185
(七)除夕 / 186
六、葬禮 / 188
(一)轉尸 / 188
(二)守靈 / 190
(三)出殯 / 197
(四)做七 / 200
(五)脫白 / 201
七、其他 / 202
后 記 /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