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因緣》收錄作者劉志榮文論和隨筆四十篇,既有對莫言、賈平凹、李娟、穆旦、昌耀.白洋淀詩派等當代作家、詩人及流派作品的解讀,也有對賈樟柯、巖井俊二、貝托魯奇電影的剖析,還有對賈植芳先生的追憶及對歷史問題的回顧,兼及對文學批評的反思,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論新見,其中科幻小說中的人文議題,電影與小說中的民間敘事、先鋒小說與“荒誕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聯(lián)系、20世紀50-70年代作家和詩人的潛在寫作等論題具有深入探討的價值。
劉志榮,陜西白水人。1994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獲博士學位;同年起留校任教,現(xiàn)為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出版有對話集《百年文學十二談》(主持),參著《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陳思和主編),發(fā)表論文和對話五十余篇。
叢書總序
第一輯:此間消息
阿尼瑪變形記——馬華作家張貴興小說《賽蓮之歌》的分析心理學解讀
當代中國新科幻中的人文議題
童話詩人——朋友常立,和他的“新民間童話”
先鋒精神與小說創(chuàng)作——三部作品的解讀
荒誕,現(xiàn)實,以及“主義”?
藉由現(xiàn)代文學經驗,打開活生生的民間世界——莫言四題
流水帶來的,帶走的…… ——《秦腔》閑話
漫談賈樟柯的“故鄉(xiāng)三部曲”
一些美好、安靜而自然的事情——讀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
昌耀在青藏高原:讀他1956-1967年間的詩作
《內陸高迥》:細讀昌耀寫于1988年末的這首詩
2013年長篇小說綜述
我們時代的內心生活——新世紀三部小說的解讀 叢書總序
第一輯:此間消息
阿尼瑪變形記——馬華作家張貴興小說《賽蓮之歌》的分析心理學解讀
當代中國新科幻中的人文議題
童話詩人——朋友常立,和他的“新民間童話”
先鋒精神與小說創(chuàng)作——三部作品的解讀
荒誕,現(xiàn)實,以及“主義”?
藉由現(xiàn)代文學經驗,打開活生生的民間世界——莫言四題
流水帶來的,帶走的…… ——《秦腔》閑話
漫談賈樟柯的“故鄉(xiāng)三部曲”
一些美好、安靜而自然的事情——讀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
昌耀在青藏高原:讀他1956-1967年間的詩作
《內陸高迥》:細讀昌耀寫于1988年末的這首詩
2013年長篇小說綜述
我們時代的內心生活——新世紀三部小說的解讀
第二輯:短評隨筆
王小波的兩面
提前死亡者紀事——刁斗小說《我哥刁北年表》簡評
讀杜涯詩隨感
時代與機運——“中篇小說與類型文學研討會”發(fā)言稿
懷念綠原先生
白云蒼狗,關山萬里——讀王鼎鈞先生的“回憶錄四部曲”
山河大地的聲音——談韓國電影《西便制》
集團對抗中個人的悲劇——談韓國電影《JSA安全地帶》
兇案背后的社會心理——談韓國電影《殺人回憶》
并非南極才有的瘋狂——談韓國電影《南極日記》
那樣璀璨的青春也有憂傷——談日本導演巖井俊二電影《花與愛麗思》
通向死亡的夢想——談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電影《戲夢巴黎》
有關鄉(xiāng)村流動電影的一點記憶
“無從馴服的斑馬”——由賈植芳先生《畫傳》所想到的
《解凍時節(jié)》整理后記
紙上的春天——讀賈植芳先生的《早春三年日記》
“把人字寫端正”——賈植芳先生《生平自述與人生隨感》編選
最初的相遇——關于陳思和師的一點記憶
第三輯:潛流蹤跡
門外讀錢詩——筆記五則
現(xiàn)代焦慮的精神超越:論《無名書》
特殊年代的精神活動——“胡風集團”冤案受難作家的潛在寫作
穆旦在一九七六
民間生活的追憶——從這個角度讀《李方舟傳》和《緣緣堂續(xù)筆》
新的詩歌的誕生——白洋淀三詩人“文革”時期的潛在寫作
第四輯:批評閑話
審美批評的原創(chuàng)性——談張新穎的文學批評,一封和他的虛擬通信
批評的寬度——評說張檸
關于實感經驗問題的序言三篇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