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奇斗艷的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彩圖版)雕版印刷 傳統(tǒng)木結構營造技藝
定 價:25 元
當前圖書已被 18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吳俊
- 出版時間:2014/8/1
- ISBN:9787553451060
- 出 版 社:吉林出版集團
- 中圖法分類:TS872
- 頁碼:159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現(xiàn)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 年印刷的《金剛經(jīng)》。雕版印刷匯集了中國造紙術、制墨術、雕刻術、摹拓術等幾種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工藝,最終形成了這種獨特工藝文化。中國傳統(tǒng)建筑是以木結構框架為主的建筑體系,以土、木、磚、瓦、石為主要建筑材料。營造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磚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畫作、搭材作等,其中以大木作為諸“作”之首,在營造中占主導地位
第一章雕版印刷——人類文明“活化石”
007雕版印刷的發(fā)明與作用
011雕版印刷的發(fā)展現(xiàn)狀
013雕版印刷發(fā)明的年代
017現(xiàn)存最早的雕版《金剛經(jīng)》
018早期印刷最大的《大藏經(jīng)》
023雕版印刷的傳承重任
第二章穿過歷史長河的雕版技藝
026雕版印刷的工藝
031早期的雕版印刷品
033廣陵書社與雕版印刷
034五代印刷動亂年代的奇跡
036宋、遼、西夏、金印刷的成熟時期
040探源中國最早的雕版印刷史
044印章、拓印、印染與雕版印刷 第一章雕版印刷——人類文明“活化石”
007雕版印刷的發(fā)明與作用
011雕版印刷的發(fā)展現(xiàn)狀
013雕版印刷發(fā)明的年代
017現(xiàn)存最早的雕版《金剛經(jīng)》
018早期印刷最大的《大藏經(jīng)》
023雕版印刷的傳承重任
第二章穿過歷史長河的雕版技藝
026雕版印刷的工藝
031早期的雕版印刷品
033廣陵書社與雕版印刷
034五代印刷動亂年代的奇跡
036宋、遼、西夏、金印刷的成熟時期
040探源中國最早的雕版印刷史
044印章、拓印、印染與雕版印刷
第三章雕版印刷悠久的歷史和成熟的工藝
046時光深處的四堡雕版印刷
049雕版印刷明代建本特點
049元代建本特點
050宋代建本特點
052宋刻建本與海外影響
056雕版印刷各時期版本的特點
目錄MULU
雕版印刷\傳統(tǒng)木結構營造技藝
004
目錄
第四章雕版印刷是民族遺產(chǎn)也是世界的
064中國古地圖的雕版印刷
068雕版印刷與揚州
075明代雕版印刷的繼續(xù)發(fā)展
傳統(tǒng)木結構營造技藝
第一章中國傳統(tǒng)建筑以木結構框架為主
084傳統(tǒng)木結構營造技藝
085抬梁式木結構的特點
086穿斗式木結構的特點
088傳統(tǒng)建筑以梁柱為代表
090香山幫——傳承千年的建筑流派
094情系唐代木結構建筑的大師
第二章中國傳統(tǒng)建筑營造技藝
104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特征
105歷代殿堂外觀演變
108中國古代建筑屋頂組合形式
110宋式廳堂構架式
112宋代抬梁式構架
116中西方建筑不同的革新態(tài)度
118拯救“傳統(tǒng)建筑”的新命題
118香山古建技藝的“活字典”
005
爭奇斗艷的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彩圖版)
目錄MULU
第三章中國木結構建筑歷史悠久
122極富特色的木結構典范雁門民居
125傳統(tǒng)建筑傳承人面臨挑戰(zhàn)
128中國傳統(tǒng)建筑以木材為基材
130中國傳統(tǒng)建筑木結構細節(jié)
133中國古代木結構法式
135古代木結構法式與尺度
138木結構建筑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
第四章發(fā)展有中國特色的木結構
140唐宋木結構的比較
142木結構建筑的連結法
144北京四合院的木結構藝術
150近代最杰出的建筑師——呂彥直
152貝聿銘——注重抽象形式的建筑師
153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筑——大雄寶殿
155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大佛殿
157最高最古的木構塔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