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2014):生活質量指數趨升·空氣質量食品安全堪憂
定 價:75 元
叢書名:城市生活質量藍皮書
當前圖書已被 1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張連城,張平,楊春學,郎麗華 編
- 出版時間:2014/12/1
- ISBN:9787509768440
- 出 版 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F126
- 頁碼:292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城市生活質量藍皮書·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2014):生活質量指數趨升·空氣質量食品安全堪憂》是對35個城市生活質量進行的跟蹤調查,通過測算得出35個城市生活質量的主觀滿意度指數和客觀社會經濟數據指數。調查結果顯示:全國生活質量主觀滿意度指數略有提高,但生活成本滿意度指數仍處于不滿意區(qū)間,是拉低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滿意度指數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在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要更加注重老百姓的綜合性生活質量的改善。
張平,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參加和主持了多項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世界勞工組織等國際合作的課題、社科基金重點課題和國家交辦的課題,曾負責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沿”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課題“我國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與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fā)展研究”等課題。1995年、2005年兩次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出版專著若干本,在《經濟研究》和其他核心刊物上發(fā)表或合作發(fā)表了幾十篇論文,共計100余萬字。
楊春學,男,彝族,1962年11月生于云南新平,F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79-1986年就讀于云南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與碩士學位。1986-1992年執(zhí)教于云南財經大學(原云南財貿學院),講授西方經濟學、發(fā)展經濟學和同際金融。1992年考入中同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95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后,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并自1998年起在中同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講授中級微觀經濟學課程。2001-2002年在云南省經濟貿易委員會掛職,任主任助理。2002-2010年任中同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當代西方經濟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領域:經濟思想史、當代西方經濟學說、某些現實經濟問題的政治經濟學。主要代表作:《經濟人與社會秩序分析》《利他主義經濟學的追求》《和諧社會的政治經濟學基礎》等。
郎麗華,吉林通化人,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校學位委員會委員、經濟學院學位委員會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世界貿易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中國服務貿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研究領域和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戰(zhàn)略、世界經濟。長期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的教學科研工作,為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講授“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等課程,是北京市精品課程“國際貿易”、國家級雙語示范課“國際經濟學”的主講教師、國家級雙語示范課“國際商務”的項目負責人,以及國家級經濟學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實驗區(qū)、北京市經濟學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主要負責人。1990年以來,先后在《人民日報》《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管理世界》《經濟學動態(tài)》《經濟管理與研究》等報刊發(fā)表數十篇學術論文。主持并參與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研究工作。
Ⅰ 總報告
1 引言/001
2 主要發(fā)現/003
3 框架安排/005
Ⅱ 綜合篇
4 2014 年城市生活質量調查說明/006
一 本次調查的整體說明/006
二 主客觀指標體系的構成和專項調查/007
Ⅲ 觀測篇
5 2014 年中國35 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009
一 2014年城市生活質量主觀滿意度指數/009
二 2014年城市生活質量客觀指數(社會經濟數據指數)/015
6 中國35 個城市生活質量的細分指數/020
一 生活水平指數/020
二 生活成本指數/035
三 人力資本指數/044
四 社會保障指數/052
五 生活感受指數/066
六 中國城市生活質量一級指標雷達圖/080
Ⅳ 專題研究篇
7 房價預期專項調查/104
8 居民最關注因素調查/109
Ⅴ 結論篇
9 結論和啟示/113
一 城市生活質量穩(wěn)中有升/113
二 主客觀指數“反差”仍然存在,生活成本過高為影響生活質量重要因素/114
三 主客觀細分指數區(qū)域特征明顯/115
四 房價預期指數有所下降/118
五 改善空氣質量已成當務之急/119
六 食品安全令人擔憂/122
七 交通狀況亟待改善/125
10 參考文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