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30 元
叢書名:高等職業(yè)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中國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會推薦
- 作者:楊豐、黃登紅
- 出版時間:2011/2/1
- ISBN:9787118061246
- 出 版 社: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G659
- 頁碼:418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是根據“高職高專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及基本規(guī)格”的要求,結合數控操作工國家職業(yè)技能鑒定標準編寫的。
本書主要介紹常用的數控加工工藝分析和設計的方法及應用,并詳細講述FANUC數控系統(tǒng)的編程方法、技巧及其應用實例。全書共5個模塊,內容包括數控加工基礎知識、數控銑削、加工中心、數控車削以及數控電火花與線切割的加工工藝與編程。在各個模塊中根據各工種(崗位)的典型工作內容,以項目為紐帶,以任務為載體,把相關工藝知識、編程知識和編程技能有機地結合,便于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yè)院校數控技術應用相關專業(yè)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其他職業(yè)教育的培訓教程以及相關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模塊一 數控加工基礎知識
項目1 數控機床基礎知識
1.1 數控機床簡介
1.1.1 數控機床的產生
1.1.2 數控機床的組成
1.1.3 數控機床的分類
1.2 數控加工
1.2.1 數控加工概念
1.2.2 數控加工過程
1.2.3 數控加工的特點
1.3 數控機床的發(fā)展趨勢
思考題與習題
項目2 數控編程基礎知識
2.1 數控編程簡介
2.1.1 數控編程的概念 模塊一 數控加工基礎知識
項目1 數控機床基礎知識
1.1 數控機床簡介
1.1.1 數控機床的產生
1.1.2 數控機床的組成
1.1.3 數控機床的分類
1.2 數控加工
1.2.1 數控加工概念
1.2.2 數控加工過程
1.2.3 數控加工的特點
1.3 數控機床的發(fā)展趨勢
思考題與習題
項目2 數控編程基礎知識
2.1 數控編程簡介
2.1.1 數控編程的概念
2.1.2 數控編程方法
2.2 數控編程格式
2.2.1 數控程序的結構
2.2.2 程序段
2.2.3 程序字
思考題與習題
模塊二 數控銑削加工工藝與編程
項目3 數控銑削加工基礎
3.1 數控銑床簡介
3.1.1 數控銑床的分類
3.1.2 數控銑削的加工對象
3.2 數控銑削加工工藝
3.2.1 數控銑削加工工藝的主要內容
3.2.2 數控銑削加工工序劃分與設計
3.2.3 數控銑削加工工藝文件
3.3 數控銑床坐標系
3.3.1 數控銑床坐標系簡介
3.3.2 機床原點和參考點
3.3.3 工件坐標系與工件原點
3.4 數控銑床基本編程指令
3.4.1 準備功能G指令
3.4.2 輔助功能M指令
3.4.3 主軸功能S指令
3.4.4 進給功能F指令
思考題與習題
項目4 平面銑削加工
4.1 任務描述
4.2 知識鏈接
4.2.1 平面銑削的工藝知識
4.2.2 編程指令
4.3 任務實施
4.3.1 加工工藝的確定
4.3.2 參考程序編制
思考題與習題
項目5 輪廓銑削加工
5.1 任務描述
5.2 知識鏈接
5.2.1 輪廓銑削的工藝知識
5.2.2 編程指令
5.3 任務實施
5.3.1 加工工藝的確定
5.3.2 參考程序編制
思考題與習題
項目6 孔加工
6.1 任務描述
6.2 知識鏈接
6.2.1 孔加工的工藝知識
6.2.2 編程指令
6.3 任務實施
6.3.1 加工工藝的確定
6.3.2 參考程序編制
思考題與習題
項目7 鍵槽加工
7.1 任務描述
7.2 知識鏈接
7.2.1 鍵槽加工的工藝知識
7.2.2 局部坐標系指令G52
7.3 任務實施
7.3.1 加工工藝的確定
7.3.2 參考程序編制
思考題與習題
……
模塊三 加工中心加工工藝與編程
模塊四 數控車削加工工藝與編程
模塊五 數控電火花與線切割加工工藝與編程
模塊一 數控加工基礎知識
項目1 數控機床基礎知識
1.1 數控機床簡介
1.1.1 數控機床的產生
1.數控機床的定義
數控技術,簡稱數控(Numerical Control,NC),是利用數字化信息對機械運動及加工過程進行控制的一種方法。由于現代數控都采用了計算機進行控制,因此,也可以稱為計算機數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2NC)。
采用數控技術進行控制的機床,稱為數控機床(NC機床)。它是一種綜合應用了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精密測量技術和機床設計等先進技術的典型機電一體化產品,是現代制造技術的基礎。數控機床也是數控技術應用最早、最廣泛的領域,因此,數控機床的水平代表了當前數控技術的性能、水平和發(fā)展方向。
2.數控機床的產生和發(fā)展
1948年,美國帕森斯公司(Parsons)接受美國空軍委托,研制直升飛機螺旋槳葉片輪廓檢驗用樣板的加工設備。由于樣板形狀復雜多樣,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設備難以適應,于是提出采用數字脈沖控制機床的設想。1949年,該公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開始共同研究,并于1952年3月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臺數控機床一一三坐標數控銑床。之后,隨著電子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數控機床不斷更新換代。
第一代數控機床:從1952年至1959年,采用電子管元件。
第二代數控機床:從1959年開始,采用晶體管電路。
第三代數控機床:從1965年開始,采用集成電路。
第四代數控機床:從1970年開始,采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及小型通用計算機。
第五代數控機床:從1974年開始,采用微處理器或微型計算機。
第六代數控機床:20世紀90年代以后,基于PC的通用型CNC數控系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