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使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面臨錯綜復雜的局面。《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叢書:新時期我國財政、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2014)》分析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新特點,深刻總結了過去十年來我國財政、貨幣政策操作的經驗,在借鑒日、韓兩國增長階段轉換時期宏觀調控經驗的基礎上,就如何完善新時期我國財政、貨幣政策操作的目標、工具運用及相互搭配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秶鴦赵喊l(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叢書:新時期我國財政、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2014)》還對相關領域的若干熱點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總報告 新時期我國財政、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
一、增長階段轉換背景下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
二、新時期我國財政、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
三、過去十年我國財政、貨幣政策操作的經驗與啟示
四、日本、韓國在增長階段轉換期的經驗
五、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
六、不同情境下財政、貨幣政策的搭配選擇
七、關于加強財政、貨幣政策協(xié)調配合的建議
八、關于當前幾個熱點問題的探討
第一章 增長階段轉換背景下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
一、增長階段轉換的原因與性質分析
二、增長轉型期宏觀經濟環(huán)境的基本特點與主要風險
三、政策思路及相關建議
第二章 新時期我國財政、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
一、新時期我國財政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
二、新時期我國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
三、新時期財政、貨幣政策配合面臨的挑戰(zhàn)
第三章 過去十年我國財政、貨幣政策操作及啟示
一、經濟上升階段的財政、貨幣政策操作
二、經濟下降時期的財政、貨幣政策操作
三、對財政、貨幣政策操作的簡要評論
四、改善今后財政、貨幣政策操作的建議
第四章 追趕型經濟體在增長階段轉換期的財政、貨幣政策——以韓日兩國為例
一、韓國在增長階段轉換期的財政、貨幣政策
二、日本在增長階段轉換期的財政、貨幣政策
三、追趕型經濟體成功進行結構調整的政策共性
第五章 影響財政、貨幣政策目標選擇的因素
一、財政、貨幣政策的目標應當從點到區(qū)間
二、影響政策目標確定的主要因素
第六章 不同情境下財政、貨幣政策的協(xié)調配合
一、財政、貨幣政策協(xié)調配合的結合點
二、經濟周期與財政、貨幣政策組合
……
第七章 關于加強財政、貨幣政策協(xié)調配合的政策建議
專題報告一 發(fā)達國家“寬貨幣、緊財政”政策成因及對我國的影響
專題報告二 我國M2/GDP偏高原因及其對貨幣政策操作的影響
專題報告三 貨幣、信貸服務實體經濟效率下降的原因和對策
專題報告四 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基于金融改革的視角
通過深刻反思過去十年來我國金融業(yè)的重大改革舉措,可以得出兩點結論。
。1)導致金融體系結構性問題的原因,不在于金融改革,而在于錯誤的改革路徑。必須承認,金融改革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水平顯著增強,社會融資渠道不斷拓寬,民眾金融參與程度明顯提高,金融系統(tǒng)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等等,這些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金融改革與創(chuàng)新。金融改革功不可沒。但我們也要看到,以前的金融改革過多地關注了金融機構的效率和抗風險能力,而忽略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根本宗旨。以城商行為例,設立城商行的本意是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服務中小企業(yè),服務當地客戶,但銀監(jiān)會支持城商行做大做強、跨區(qū)域發(fā)展的結果,則是城商行越來越脫離“地氣”。農村信用社改革也體現了提高經營效率和抗風險能力的要求,對于股份制改造后的農信社是否真的符合發(fā)展農村經濟的需要考慮明顯不足。
。2)導致金融體系結構性問題的原因,不是金融改革過快,而是金融改革滯后。許多學者認為,導致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難、房地產市場泡沫、“三農”金融服務缺乏等問題的原因,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創(chuàng)新過快,超過了實體經濟的現實需求。深入研究可以發(fā)現,導致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是金融改革方案過于保守、金融改革嚴重滯后。以國有銀行改制上市為例,有關部門采取了最保守的整體上市方案,結果,在培育出金融巨頭的同時,也使金融機構脫離了最具活力、最具創(chuàng)新力的中小企業(yè)。類似的,我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缺乏市場化的金融機構救助機制和退出機制,存款保險制度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城市商業(yè)銀行政府職能化等等,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侵蝕著銀行經營的商業(yè)原則,嚴重降低了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2.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建議
采取切實措施,引導金融機構下沉。首先,金融機構的服務重心必須下沉。金融機構要改變過去只提供貸款支持的局面,不斷開展業(yè)務創(chuàng)新,為小微企業(yè)提供專業(yè)、專注、綜合性的金融服務。其次,金融機構營業(yè)網點要下沉。國有大型銀行要將分支機構向下延伸,切實擴大金融機構的基層覆蓋率;地方性金融機構則應切實發(fā)揮“地緣”和“人緣”優(yōu)勢,將分支機構拓展到國有大型銀行無法觸及的地區(qū)。最后,要放寬銀行業(yè)市場準人,鼓勵民間資本創(chuàng)辦鄉(xiāng)鎮(zhèn)銀行和其他形式的金融合作組織,真正調動民間金融的積極性。
金融監(jiān)管必須下沉。改革金融監(jiān)管體制,建立權責分明的分層監(jiān)管體系。全國性的金融機構,由中央金融監(jiān)管機構負責監(jiān)管;地方性的金融機構,由地方政府負責監(jiān)管,同時加強中央監(jiān)管機構和地方監(jiān)管機構的溝通和協(xié)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