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英雄人物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基本原則,采用多學科的理論觀點和方法,深入挖掘了英雄人物與事跡所承載的英雄精神的核心內涵和時代價值,系統(tǒng)分析了英雄人物及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間的親緣契合,提出英雄人物與事跡是“具象”的、“行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闡析了英雄
本書聚焦毛澤東的文藝思想主題,展現了百年毛澤東文藝思想傳承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藝理論發(fā)展的偉大歷程,提出毛澤東文藝思想傳承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文藝理論不斷發(fā)展的四個高峰,即以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主要標志的第一個高峰,以1956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為主要標志的第二個高峰,以197
杰克遜以回顧19世紀誕生于法國的社會主義方式,對社會主義運動的兩股潮流——威權主義和無政府主義“進行逐一考察”,展示二者之間的斗爭過程,揭示其背后的“歷史邏輯”。提到威權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就不能不談到這兩種主義的締造者——馬克思與蒲魯東。截然不同的性格和成長環(huán)境,是后來二人形成不同理論旨趣,并選擇不同革命道路的內在原因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系列教材(第2版)的其中一本。本書選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經典文獻,分寫作背景(概述)、主要觀點(內容)、歷史及現實意義、參考文獻(延伸閱讀)及研究與思考等五個部分進行解讀,力求覆蓋全面、重點突出,盡可能完整展現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及其發(fā)展脈絡。同時借鑒最新研究成
本書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巡禮叢書之一種,詳細介紹了鄧小平故居陳列館的概況,主要展陳內容,一些重要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基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情況。本書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輔助讀物。
關于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與當代實踐,學界當前的研究聚焦于三個方面。第一是關于金融資本運動規(guī)律的理論進展。相較于20世紀初列寧、希法亭等學者剖析的金融資本,20世紀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過程中對金融資本呈現出新的特點,馬克思主義學者們圍繞現代金融資本展開討論,分析其在運動領域、積累方式、對經濟周期和危機的影響等方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之一。本書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板塊中的知識點,選取百年黨史中的著名故事、人物、事件、精神等,從黨史角度拓展教學內容、方法和載體,將黨的奮斗歷程與偉大成就、光榮傳統(tǒng)與優(yōu)良作風、實踐創(chuàng)造與歷史經驗融入“馬
本書以深入掌握《共產黨宣言》作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一把鑰匙,從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介紹、《共產黨宣言》誕生的背景以及對《共產黨宣言》逐字逐句的解讀等,為廣大青年、黨員干部講授了一堂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共產黨宣言》導讀課程。
本書內容包括:剩余價值之化為利潤及剩余價值率之化為利潤率、利潤之平均利潤化、利潤率下降傾向的法則、商品資本和貨幣資本轉化為商品經營資本和貨幣經營資本(商人資本)、利潤之分為利息與企業(yè)利益。生息資本、利潤之分為利息與企業(yè)利益。生息資本(續(xù))、剩余利潤之地租化、所得及其源泉。
本書是吉林大學張盾教授第二次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是他過去20余年研究馬克思政治哲學的一個總結。作者將這些研究內容整理凝練成現在這樣一個結構,包括了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哲學基礎”、“學術史淵源”、“經典問題”、“當代效應”和“中國式問題”等五大主題,編成五篇,期望以此展示出對馬克思政治哲學的一種總體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