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概述了神圣羅馬帝國迷人的千年歷史。帝國建立于800年,以查理曼大帝的法蘭克王國為基礎,1500年左右,“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羅馬帝國”這一稱呼正式出現(xiàn)。帝國的進程和歷史始終受到歐洲重大發(fā)展的影響,從宗教改革到三十年戰(zhàn)爭,再到法國大革命,直到1806年拿破侖摧毀帝國。一千多年的共同歷史感和帝國建立的法律傳統(tǒng)塑造了歐洲德語
作者精選了百件物品,通過這些物品的介紹,講述英國皇家歷史1000多年的歷史。 從加冕禮的榮耀到硬幣,從雄偉的雕像到郵票,從杰出的獎章到紀念碑,從美麗的藝術品到愛德華八世的退位文件,本書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有一個迷人的故事要講。 從阿爾弗雷德大帝到伊麗莎白二世,按照君主的時間順序排列,這本配有插圖的書講述了幾個世紀以來的
本書內容講述:從學術史的角度講,出版西蒙茲的文藝復興研究成果是提升這一領域研究水準及相關西方文化史研究水準繞不過的學術門檻。同時,西蒙茲的學術研究涉及詩歌、戲劇、文學批評、譯介、同性戀文化史等廣泛的文化領域。檢點西蒙茲文獻整理的學術史,西蒙茲生前由多個出版社分別出版了其文藝復興史研究等經典著作,有數百萬字的數量。其中的
本書主要刊發(fā)與歐洲歷史人文、社會文化、區(qū)域國別以及語言文字相關的研究論文,旨在推進中西方文化交流,深化中西文明互鑒。本集精選語言學、語言教學、歐洲文學和翻譯研究,以及區(qū)域國別研究領域優(yōu)秀論文,為專業(yè)研究者和一般讀者了解當下歐洲,尤其是東歐相關領域最新動態(tài)提供新的視野和專業(yè)的參考。
本書分五個部分展開:準備、登船、海上生活、死亡、抵達。作者以三大洲的檔案為基礎,從移民的信件和日記出發(fā),對海上行程進行了復刻,這些移民的個人經歷為我們提供了對這一關鍵歷史的更為復雜的理解。而毫無疑問,平安抵達只是第一步,愛爾蘭人在他鄉(xiāng)的新生活才剛剛開始,船上生死與共的經歷將為他們帶來新的、更為緊密的關系。
《民族的重塑:為什么我們懼怕和需要民族》為“2021年歌德學院(中國)翻譯資助計劃”項目,由德國文化記憶理論奠基人阿萊達?阿斯曼(AleidaAssmann)撰寫。此書2020年11月出版,隨即引起熱烈反響,登榜《世界報》、西部德國廣播電臺5頻道、《新蘇黎世報》、奧地利廣播電臺1頻道2021年2月非虛構類圖書榜單,排名
“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農民與土地關系,是人類文明史上亙古不變的重大課題。土地私有制并非古已有之,產權邊界模糊、農民權利缺失,人身依附于土地的產權制度,曾在人類歷史上普遍存在,歐洲亦如此。只是歐洲率先終結了它。本卷闡釋了歐洲農民土地產權的變遷:人身自由和私人財產權利生根、成長,是一體兩面的歷史過程。繼英國之
本書是國內一部系統(tǒng)論述歐洲生活水平變遷的史學著作,分為中世紀(5—15世紀)、轉型時期(16—18世紀)、現(xiàn)當代(19—20世紀)三編,每編各五章,全卷共十五章。 本書立足于實證研究,在全面分析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收入分配這些制約因素的基礎上,選取中產階級、工資勞動者和老年人等普通人群體作為樣本,從考察樣本的定義、人員組成
第三帝國亦稱納粹德國,即1933年至1945年間由阿道夫·希特勒控制下的德國。第三帝國的歷史,是一部 領土侵略、全面戰(zhàn)爭和大屠錄的歷史;而它最后的結局,是德國的全面戰(zhàn)敗和幾千萬歐洲生命的湮滅。 本書通過簡潔有力的敘述,輔以大量絕密的歷史圖片(180多幅彩色和黑白圖片),珍貴的私人日記、權威 的官方檔案等資料,詳盡
本書從具體人物事件出發(fā),以微觀細節(jié)為堅持,描繪英國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的宏大歷史畫卷,追溯英國走上工業(yè)革命及海外殖民道路,國力日益強盛,文化科技發(fā)達;社會動蕩前行,對外血腥拓展的重要時期,恢弘細膩,生動深刻,書寫一個時代的雄奇和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