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趣綴珠
宜紅古茶道作為萬里茶道的重要線路之一,是近代以來紅茶生產、運輸和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2017年9月22日,由湖北省鶴峰、五峰,湖南省石門三縣人民政府與湖北省古建筑保護中心、三峽大學民族學院聯(lián)合舉辦的“線路與遺產:萬里茶道宜紅古茶道學術研討會”在鶴峰縣走馬鎮(zhèn)召開,正式提出“宜紅古茶道”的概念。貫穿石門全境的宜紅古茶道連通
廣東潮州鳳凰山地區(qū)是世界單叢茶文化的起源地,其自然條件非常適合單叢茶生長,有上千年的茶樹生長歷史。這里擁有大規(guī)模的古茶園,現(xiàn)存百年以上的古茶樹1.7萬余株。廣東潮州單叢茶文化系統(tǒng)是我國傳統(tǒng)農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鳳凰山地區(qū)茶農千年傳承的農耕智慧,這些傳統(tǒng)智慧對于現(xiàn)代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稄V東潮州單叢茶文化系
該書分四部按16世紀至17世紀初期、17世紀中期至18世紀晚期、19世紀初期至中期以及19世紀后半期至20世紀初期分別介紹了各時期傳統(tǒng)繪畫中的朝鮮飲食。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詳細介紹了朝鮮的傳統(tǒng)飲食及其發(fā)展歷史,所用資料豐富翔實,視角新穎獨特,解說可信度高。該書把朝鮮著名畫家金弘道、申潤福、金得臣等人的二十余幅作品作為
本教材講述了從上古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中國茶葉發(fā)展歷史,涵蓋中華茶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全書分為上古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宋元時期、明朝時期、清朝時期、近現(xiàn)代時期共六章,每章從茶葉科技、茶葉經(jīng)貿、茶文化以及茶的傳播四個方面展開敘述,并詳細剖析了相關史實,引用史料充分且翔實。本書填補了普通高等教育中華茶史教材的空白
本書稿是《尋茶記中國茶葉地理》的再版書稿,介紹了13個中國產茶特色茶區(qū),包括地理位置、茶葉鑒賞、采茶工藝、茶湯品鑒等內容,全書圖文結合,內容詳實。改版內容主要有:(1)刪去全書地圖插畫和質量較差的圖片;(2)新增“養(yǎng)生茶飲”內容;(3)新增關于茶及茶文化的相關音頻內容;(4)新增名茶風味拉頁。上述新增內容均由悅康生活編
本書從茶文化起源,到茶葉生產制作流程,再到如何泡茶品茶,對茶文化進行了系統(tǒng)介紹,幫助初學者或茶文化愛好者了解茶知識,提升對茶文化的興趣,從而愿意進一步了解茶文化,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
本書內容講述:民以食為天中華飲食文化博大情深、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人講吃,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饑,它往往蘊含著中國人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因此在古代的工筆畫中同樣有大量對飲食文化的描繪。古人也會點外賣?古人也吃冰激凌?古人的早中晚餐和現(xiàn)在一樣么?古人吃飯的餐具是什么樣子?古人到底一天吃兩頓飯還
本書通過插圖和照片的方式介紹了壽司的歷史與真相,壽司食材和海鮮的時令期,壽司相關的基礎知識以及壽司店讓魚嘗起來更鮮美的小竅門等內容。
綿竹是歷史文化名城,酒文化特別悠久燦爛,這是全國獨特的酒文化現(xiàn)象。作者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學習與研究,梳理了六十多位中國歷史文化的名人與綿竹歷史與綿竹酒關系。他們?yōu)榫d竹這片土地留下來很多悠遠而生動的歷史和酒文化故事,以及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有帝王將相、有天師高道、有詩仙詩圣、有書圣畫宗、有文豪名流,不一而足。當然,遠古時期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