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是家具中的一大種類,起源甚早,其初始功能主要是屏擋風寒與視線,以及對室內空間進行再分割。隨著時間的推移,屏風的功能、結構和工藝也在不斷演進和完善。及至清代,已經發(fā)展為座屏、圍屏、插屏、掛屏四個細類,從宮廷到民間都有著廣泛的使用。清代宮廷中陳設使用過的屏風數量相當龐大,僅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的舊藏掛屏,其數量就有九百余件
本書是作者從1982年從事文物研究及考古工作以來研究成果的精華,其中涉及從新石器到宋元時期的中原地區(qū)文物研究及考古研究成果,包括陶瓷、玉器、石器等,對于文物研究、考古等相關專業(yè)的專家學者是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書中共分為河南考古百年發(fā)現(xiàn)篇、河南考古百年人物篇、河南考古百年紀事篇、河南考古百年附錄篇。不僅是學術方面的集合,
相傳大禹治水,揮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引黃河之水滔滔東去,三門峽由此得名。轄區(qū)地處秦嶺余脈崤山山麓,千古雄關函谷關矗立境內。因古時崤山與函谷關并稱“崤函”之塞,三門峽又稱“崤函”。三門峽地區(qū)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三門峽澠池仰韶村遺址的發(fā)掘標志著中國近現(xiàn)代考古學的開端,百年來三門峽地區(qū)的考古發(fā)
本書是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巫山博物館在2000、2001、2002、2005四個年度對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的專題報告。大昌素有“袖珍古城”之稱,并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建筑群。巫山大昌古城遺址主要包括明、清兩代的文化遺存,遺跡和遺物均較為豐富,本報告詳細介紹了2000~2005年的發(fā)掘收獲,并將考古
本書是首都師范大學考古學專業(yè)成立二十年的紀念文集,共收錄該專業(yè)14名教師的23篇文章,內容涉及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漢唐宋元等時段,包括考古學文化、古文字、玉石器、陶瓷器、青銅器等專題研究,還涉及博物館學、科技考古、公眾考古、文化遺產等方面研究。
2021年10月~2021年12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現(xiàn)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對房山安莊墓地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掘戰(zhàn)國墓葬22座,西漢墓葬61座,東漢墓葬35座,唐代墓葬1座,遼金墓葬12座,明代墓葬31座(含明堂1座),清代墓葬29座。其中東漢磚室墓、唐及遼金時期部分墓葬破壞較嚴重,保存較差,出土隨葬品的等級規(guī)格也比較低。
本書為配合桂林市正陽路東巷改造工程而開展的搶救性考古勘探、發(fā)掘報告。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探溝、探方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情況、重要遺跡、出土文物三個部分,著重介紹東巷發(fā)掘區(qū)域的地層堆積情況、桂林靖江王府宗祠遺址的發(fā)現(xiàn)情況以及出土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讀者從中可以了解桂林城區(qū)深厚的歷史底蘊及城市變遷過程,也為研究桂林歷史文化提供了難得
安徽省濉溪縣長豐街釀酒作坊群遺址位于濉溪北關沱河路北側,面積達37萬平方米,年代大多在明清至民國時期,有的早至元代。2019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淮北市博物館聯(lián)合對長豐街釀酒作坊群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共清理面積約3000平方米,清理了魁源坊、大同
皇子、公主出身皇室,身份尊貴,且自從出生之日起,即負有治國安邦的重要責任。清代皇子自幼即要努力學習儒家的治國之道,還要嫻熟滿語騎射,保持滿族傳統(tǒng)。成年之后,除繼位為帝的皇子外,其余皇子被授予親王、郡王等爵位,分府另居,位列朝班,參與國政;公主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