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科技通識讀本
《德漢科技大詞典》是在德國朗氏出版公司的《德英技術與應用科學專業(yè)術語》第一版(2002年)和第二版(2005年)的基礎上編譯擴充而成的一部大型科技類工具書。整部詞典涵蓋了120多個學科,總收詞量約26萬條(其中包括約6萬條德漢對照的釋義說明),詞典中每一條目均界定了學科屬性,釋義也按學科概念確定。本詞典可供廣大德語學習
本書是作為高等師范學校學生使用的基礎教材,不分文理科,都得學習相關的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教材分為兩部分,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知識和科學技術觀的基本觀點。不僅介紹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論,還在宏觀上介紹了科學技術的性質、功能和價值,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歷史、趨勢和特點,人和自然的關系。全書分為四章,第一章科學技術觀,從
多年來,百慕大三角地區(qū)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在該地區(qū)連續(xù)發(fā)生的艦艇、飛機失事失蹤事件及各種奇異現象,吸引各國科學家不遺余力的探索。本書試圖將半個多世紀以來有關百慕大海域發(fā)生的神秘事件和各派學者的觀點做一整體歸納、分析,向讀者全面介紹當今世界科學四大奇謎之一的百慕大三角的情況,讀來令人浮想聯(lián)翩、驚奇感嘆。
《自然辯證法簡明教程》是在對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進行分析研究后,結合國內自然辯證法研究狀況和高校教學實踐而寫成的一部新教材。全書內容除導論外共有十二章,一至二章為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內容,在回顧自然觀歷史發(fā)展的基礎上,從辯證唯物主義立場出發(fā),對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發(fā)展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三至九章為科技觀
這套教材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宗旨,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針,以《方案》為依據,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體現大學文化程度和為小學教育服務的內在要求,遵循小學教師成長的規(guī)律和學科教學特點,加強通識教育,注重文理滲透,強化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合理安排教材結構,科學構建教材體系。
本書重申傳統(tǒng)的思想主題,僅限于技術哲學領域,力倡以中國文化傳統(tǒng)資源,演繹中國發(fā)展問題的宏大敘事。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1/5,它消耗著世界一半的水泥,1/3的鋼鐵和1/4的鋁,目前石油和銅的進口量分別是l999年的35倍和23倍。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中國2030年石油進口量將是現在的3倍。中國發(fā)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如此強勁,
漫漫歷史長河中,人類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不斷提高,新發(fā)明、新工具等由此應運而生。它們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同時又推動人類社會以更快的速度滾滾向前。本書精選關于發(fā)明的100個話題,帶領小朋友們走進精彩的發(fā)明世界,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本書介紹了自然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歷史、現代科學技術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基本特點,闡述了自然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作用,著重介紹了現代自然科學的幾個基本問題與當代的高新技術。
本書收錄并翻譯了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自1869年創(chuàng)刊以來發(fā)表過的近千篇精華論文,再現了近一百五十年間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探索歷史:包括從狹義相對論的提出到量子理論的日趨成熟,從同位素的發(fā)現到納米管的誕生,從研究太陽黑子到追蹤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