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譯自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皮埃爾·諾拉主編的《記憶之場》三卷本的《共和國》卷。原著《記憶之場》是當代法國史學界深具影響的歷史著作之一,匯總了法國集體史的研究成果,是一部經(jīng)典的有關法國國民意識的文化社會史。本書作為《記憶之場》中文版的第一卷,包含了《共和國》卷中的“象征”“紀念性建筑”和“反差記憶”3個部分,考察了三色旗、
............
《紐約客》2023年蕞佳圖書之一,BookRiot2023年最佳傳記之一!堵迳即墪r報》圖書獎(傳記)入圍作品,2024年女性非虛構類長名單入圍作品。凱瑟琳·德·美第奇:從修道院到王座,世人口中的“蛇蝎王后”,瓦盧瓦王朝末期法蘭西的實際掌權者。伊麗莎白·德·瓦盧瓦:凱瑟琳的女兒,在短暫的生命中始終維持著法、西兩國間的穩(wěn)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一度占領巴黎,但法國的青少年以自己的未來為代價,逐漸投身于抵抗納粹的運動。他們的學業(yè)因此中斷;他們主動或被動做出的決定扭轉(zhuǎn)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在心理被迫迅速成熟的同時,他們的情感關系也被擱置?謶、迷茫與無助是最尋常的狀態(tài),但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年輕人一點即燃的激情與勇氣。 在維護自由精神和民族尊嚴
《法國大革命史:17891815》一書,是目前僅有的一部由中國學者主筆的、以法國大革命為主題的通史性專著。著者以法國進步的大革命史編纂學為參照,以宏觀視野謀篇布局,從大革命前舊制度末期的法國寫起,將拿破侖帝國的覆亡作為革命的終點,從而全面、真實、客觀地為讀者展現(xiàn)這場大革命波瀾壯闊和反復曲折的全過程。全書原有七編,但僅公
本書敘述了荷蘭是不懈開拓進取,將殖民地遍及全球,成為海洋霸主的過程,探討了造就荷蘭的“黃金時代”的深層次原因,重點分析了荷蘭僅僅繁榮了一個世紀,在18世紀中后期就開始走向衰落的原因,勾勒了荷蘭如何從全球性大國向歐洲小國的轉(zhuǎn)變的過程。作者喬治·埃德蒙森以嚴謹?shù)膽B(tài)度,以通俗的文字講述荷蘭的前世今生,以時間順序絡,從勃艮第統(tǒng)
本書講述了西班牙數(shù)百年的歷史、危機與躊躇、社會經(jīng)濟的成就以及未來的希望。這段歷史不僅是國王和英雄的歷史,也應該是耕耘和放牧、航海和官僚制度、法律和書籍的歷史。作者對綜合藝術令人欽佩的掌握、愉快而直接的風格以及對西班牙歷史現(xiàn)實的分析是這本書廣受歡迎的原因。
本書是一部詳細論述布魯塞爾歷史的名著,它全面而深入地探討了從古代至近代初期布魯塞爾的滄桑變遷,全書共分為三卷。第一卷以時間為脈絡,細膩地勾勒出布魯塞爾的城市發(fā)展歷程,其起點可追溯至古羅馬的悠遠歲月,直至西班牙人的入侵迫使布魯塞爾投降,為這一卷畫上了句號。在這一漫長的時間跨度中,中世紀布拉班特統(tǒng)治者的頻繁更迭占據(jù)了大量的
本書探究現(xiàn)代英國的禮儀與文化起源,向我們展示近代早期人們特別是英國人如何通過言語和舉止來凸顯自己的社會地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發(fā)展自己特有的禮儀與文明,指出文化相對主義的早期起源,并追溯新的文明形式的發(fā)展過程。 作者對文明有獨到的見解,用豐富的史料與生動的軼事引證自己的觀點。該書有助于我們改變以往對禮儀與文明的刻板印
簡奧斯丁的小說迷們將跟隨英國皇家歷史學家杰里米布萊克,一同去參觀奧斯丁所生活和寫作的客廳、村莊,去一探18、19世紀的教堂,度假地和戰(zhàn)場。本書以奧斯丁的作品為中心,深入探討了簡奧斯丁所生活的時代的英國社會、文化和歷史,全面展現(xiàn)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的社會風貌,呈現(xiàn)了奧斯丁時代獨特的文化風景。簡奧斯丁所生活的現(xiàn)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