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采用版本對照的方式學習書法,就像閱讀《論語》的不同注釋本,不僅提供了經典范本,還有前賢的學習經驗可供借鑒。同時本系列也是一部古人的書法學習史,匯集諸多古代書法大家,如虞世南、禇遂良、鐘紹京、趙孟頫、董其昌等人示范臨摹古帖,是書法課堂的好教材,更是自學書法的好幫手。
《梵凈長歌行》是書法家楊昌剛先生今年春天創(chuàng)作的歌行體長詩,全詩共計699字(全詩內容附后)。該詩以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為主題,從歷史自然、民俗風情、宗教文化、扶貧攻堅等方面,展現出梵凈山的雄奇博大,具有較強的藝術價值,彰顯了時代精神。作者將該詩用魏碑楷書創(chuàng)作為六尺十二條屏的巨幅書法作品,請著名書法家包俊宜先生題寫標題。
提起王羲之,人們很容易想起有一天下行書一美譽的《蘭亭序》。永和九年,王羲之在會稽蘭亭舉辦雅集,席間寫下的一篇《蘭亭序》,字字精妙。其實,王羲之除了行書,楷書、草書也很有獨到之處!锻豸酥畷ú济婢b彩圖珍藏版)/美繪國學系列》內容涵蓋行書、楷書、草書三大部分,精選版本,重要作品無一遺漏,讀者可以盡觀王羲之書法的總面
《篆學皕韻歌》輯自周鐘麟校訂《篆法入門》一書。全書采用對篆書中易錯易混的字進行了分析,對初學者掌握篆書規(guī)律、深入學習篆書、探究文字來源很有幫助。而采用歌訣這一形式,朗朗上口,便于記誦。綜上,該書在后世影響極大,是較為經典的篆書學習參考書。全書延續(xù)《書譜叢刊》一貫風格,重編適合初學者的書法入門讀物,選擇優(yōu)秀底本,在編排上
清代金石之學蔚然成風,山左地區(qū)尤熾,古璽印逐漸成為金石收藏的大宗。晚清齊魯地區(qū)的古印收藏家中,以陳介祺、吳式芬兩家藏品最稱宏富。吳式芬家族所藏璽印,輯為《雙虞壺齋印存》。雖然各種版本《雙虞壺齋印存》所錄印章數量不同,但總體出入不大,大多在一千枚以上。藏印的來源,絕大部分為吳式芬親自購藏,也有部分為吳氏后人續(xù)購。本次出版
《秦嶧山碑(精)/善本碑帖精華》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稱“嶧山石刻”“嶧山碑”“嶧山銘”“繹山刻石”“繹山石刻”“繹山碑”“繹山銘”等,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始皇詔”)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二世詔”)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傳為李斯所書,屬小篆書法作品,與《泰山刻石》《瑯琊刻石》
《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宮禁地,碑石大小不明,崔鉉撰文,柳公權書。碑文記錄了回紇汗國滅亡及安輯沒斯來降等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此碑由翰林學士承旨崔鉉撰文,集賢院學士判院事柳公權書寫,更增添了此碑的藝術價值。柳公權書寫的碑文,其書法結構嚴整,充分體現了“柳體”楷
此碑為弘福寺沙門懷仁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侶建立。文林郎諸葛神力勒石,武騎尉朱靜藏鐫字。行書,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額刻七佛像。碑原在陜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集王圣教序記,較雁塔褚遂良正書本晚十九年,多文王答敕、皇太子箋答、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懷仁集王羲之書,歷廿
本書是以《三門記》《膽巴碑》《妙嚴寺記》三帖為趙字行書側鋒用筆之典范,也是學習趙字必經之門徑。本書通過例字筆畫解析,結合王羲之及歐陽詢臨本中的用筆特點,幫助讀者更準確、更深刻地理解趙字筆法。讓讀者更清晰地掌握一代大師書法藝術的精妙。
本書以二十四節(jié)氣、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線,講解名家一年四季留下的墨寶,欣賞他們筆下的寒來暑往、歲歲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