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在總結多年教學.與研究的基礎上編寫而成。教材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開發(fā)理念,貫徹“教-學-做一體化”的方針,主要介紹了航攝項目的設計與管理、像控點的選取與布設、認識MapMatrix、模型定向、空中三角測量、DEM制作、DOM制作、DLG生成、認識ERDAS9.2、遙感數據讀取及格式轉換、影像的裁切與拼接
在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的領導下,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遴選出2021年具有典型性的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與應急避險案例,編著為上、中、下三篇,予以較為詳盡的介紹。其中,上篇為2020年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應對,中篇為重大地質災害事件,下篇為應急避險典型案例。本書通過大量詳實、動態(tài)和綜合的數據為依據,對2021年全國
中國地球化學資料的應用研究是中國區(qū)域成礦規(guī)律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是在現有地球化學勘查程度的基礎上,充分利用40多年來我國在區(qū)域地球化學和礦產地球化學勘查所獲取的豐富數據資源(數據項達6600多萬個),全面總結地球化學在礦產勘查中的研究成果,應用現代計算機技術,以成巖、成礦、成暈地球化學理論為指導,以“源”、“動”、“儲
本書綜合中石化東北油氣勘探分公司多年來的多項油氣勘探開發(fā)研究成果撰寫而成,主要闡述松遼盆地南部的長嶺斷陷、伏龍泉斷陷與梨樹斷陷等地區(qū)深部斷陷層的地質特征與含油氣規(guī)律。全書主要包括幾個部分:一是系統(tǒng)揭示松南地區(qū)深部斷陷復雜的構造沉積特征,明確其演化規(guī)律,理清深部斷陷層的基礎地質條件。二是綜合各種測試化驗資料,明確區(qū)內烴源
本書以陜北侏羅紀煤田榆神礦區(qū)為研究對象,運用沉積學、構造學、水文地質學和采礦工程相關理論,采用地質及水文地質調查、實驗室測試、計算機模擬、現場實踐等方法,系統(tǒng)研究了最上可采煤層及上覆巖層賦存規(guī)律、古河流發(fā)育及薩拉烏蘇組地質控水規(guī)律、不同基載比條件下采動導水裂隙帶發(fā)育規(guī)律、最上可采煤層開采含水層失水定量研究,從地質控水、
本書為《中國地質大學慶祝建校70周年文叢》之一,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織并負責出版事宜。本自選集收錄朱建明教授作為第一作者和聯系作者的重要論文,均發(fā)表于代表性期刊上。朱建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硒、鉻的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非傳統(tǒng)同位素分析技術的研發(fā)、同位素地球化學理論及其在環(huán)境地球化學中的應用研究。本自選集共分為3個部
《姚艷斌自選集》選取了姚艷斌及其科研團隊近年來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系統(tǒng)的總結了煤層氣儲層非均質性及儲層流體動態(tài)精細定量表征理論與成套技術的研究成果,包括孔隙度與孔隙結構的研究、甲烷賦存狀態(tài)與吸附能力評估、水潤濕性與擴散規(guī)律的總結、還涉及氣、水多相作用研究和注C02提高氣體采收率微觀機理、煤儲層種多態(tài)甲烷的動力分餾擴散效應
本書為《中國地質大學慶祝建校70周年文叢》之一,本自選集收錄了楊立強教授作為第一作者和聯系作者的重要論文,均已發(fā)表于代表性期刊上。自選集包括中、英文論文16篇,內容涉及膠東金礦集中區(qū)巖石圈結構與深部成礦作用、滇西大坪金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初探、膠東中生代金成礦系統(tǒng)、膠東金礦床中關鍵金屬超常富集特征與機理初探,具有很好的參
本論文集為《中國地質大學慶祝建校70周年文叢》之一,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織并負責出版事宜!锻蹊ぷ赃x集》由以王瑜教授為第一作者的10篇文章組成,均為英文文章,發(fā)表于JournalofStructuralGeology,JournalofGeodynamics,wileyonlinelibrary,Geologica
本書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慶祝建校七十周年文叢之一。文集精選了劉俊來二級教授已發(fā)表的9篇科技論文。全部為英文論文。涉及巖石變形機制研究、華北克拉通早白堊世伸展構造、青藏高原東南緣新生代剪切變形、特提斯動力學4方面內容。這些論文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7項;973課題、863子課題和國家重點研發(fā)專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