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極具史料價值的詩詞集。全書收錄了自1913年至1976年間112則毛澤東、周世釗關于詩詞酬唱的文字。字里行間既有豪邁激越的博大胸襟,又有情深意長的同窗之誼,更多的是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之作,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篇章。《毛澤東詩詞》被稱為一生要讀100本書中的一冊。周世釗對毛澤東詩詞的注解、論述亦有他特
本書由引言、前編、正編、副編、后編、附錄、參考文獻及后記組成,主要內容是正編與副編兩大部分:正編收錄目前收集到的毛澤東致周世釗函電36件(篇),一般包括譯稿、注釋及手跡三部分;副編收入29篇文稿,其中有毛澤東致其他人函中涉及毛澤東與周世釗的,重要的周世釗致毛澤東信函等。正編和副編分別按時間順序編排,前編為兩位友人在湖南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英文第一版于1867年9月14日在漢堡出版,后兩卷是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準備付印和出版的,第二卷于1885年出版,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馬克思的《資本論》先后被翻譯成許多外國文字出版。1872年4月8日,《資本論》第一卷俄譯本在彼得堡出版,它是《資本論》的第一個俄文版本,也是《資本論》的第一個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毛澤東1957年2月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的報告。毛澤東在報告中提出了正確區(qū)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系列論斷,明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原則方法,是對國家政治生活和國家治理問題的一次重大探索,是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的經典力作。本書在
本書是一部周振甫先生對毛澤東詩詞從藝術和思想方面進行賞析的著作。1993年曾由上海書店出版單行本,1999年收入《周振甫文集》。全書分正編、副編和附錄三部分。正編收錄詩詞39首,副編收錄詩詞24首,時間跨度從1923年到1966年。附錄有毛澤東同志致臧克家、胡喬木、陳毅等同志的書信7封及后記引言等。周振甫先生結合毛澤東
本書以中國共產黨百年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史為背景,聯(lián)系經典理論家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tài)思想產生背景、理論淵源、主要內容以及發(fā)展階段,創(chuàng)新性地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中國化發(fā)展歷程劃分為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tài)思想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思想探索以及全面部署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工作新機制、新發(fā)
本書講述一代偉人毛澤東從一個追求進步的普通農家少年逐漸成長為帶領億萬中國人民走向新生活的人民領袖的偉大歷程,著重從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讀書開啟人生、注重以史為鑒、敢于斗爭、艱苦奮斗、非凡軍事才能、一心為民、堅持調查研究等十二個方面,通過一個個感人的真實故事和生活片段,展現(xiàn)毛澤東同志不懈奮斗的一生和堅定自信的成長之路,
深邃的歷史感與體系化的歷史觀構成黑格爾哲學獨有的特質。黑格爾深刻洞見了資本主義摧枯拉朽的內在力量,并立足時代特征對人類歷史進行整體性反思。其在歷史的本質性規(guī)定、歷史發(fā)展內在規(guī)律的抽象與概括、歷史研究方法論的建構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馬克思、恩格斯對黑格爾歷史觀的批判與超越,根植于對人類歷史實踐進程的進一步具體考察與
本書收入了作者為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等開設的兩個系列專題講座內容。“歷史上的哲學觀”專題聚焦于中西哲學史上若干富有影響的哲學家,對其哲學觀進行了考釋!榜R克思恩格斯哲學形態(tài)演變史略”專題中,作者為突破既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的傳統(tǒng)詮釋和編撰模式,采取了一種特殊視域,即從“哲學形態(tài)學”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