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2022年以來中華女子學院教師以及國內部分學者發(fā)表在《中華女子學院學報》和相關學術會議上有關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方面的論文,分別編為三個主題: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研究、婦女運動史研究、婦女發(fā)展實踐研究。其中主題一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中國化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氣象,主題二從不同時期、不同主
《馬克思主義與倫理學》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yè)學術集刊,涵蓋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政治哲學、社會學等相關研究領域,既關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歷史發(fā)展,也關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范式建構;既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倫理思想進行研究,也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中國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予以探索;既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世界傳播通考》系列的一部。本書主要由總序、導言、《雇傭勞動與資本》原版通釋、《雇傭勞動與資本》英文版洛斯羅普譯本考釋、《雇傭勞動與資本》英文版洛斯羅普譯本考證、《雇傭勞動與資本》英文版洛斯羅普譯本譯文影響、結語、后記等幾部分構成,旨在考證《雇傭勞動與資本》英文版洛斯羅普譯本在世界馬克思主義傳播
選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從以下五個方面系統(tǒng)闡釋馬克思主義史學:第一,歷史和歷史學的概念及源流;第二,自歷史學誕生以來歷史觀的演變及唯物史觀的誕生、內容、意義;第三,歷史認識的特性、認識歷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第四,傳統(tǒng)史學到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變遷歷程,即中國傳統(tǒng)史學的發(fā)展史和
中醫(yī)藥學自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至今,在綿延兩千多年的漫長歷史中,形成了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文獻體系!吨嗅t(yī)十三經》借鑒了儒家、釋家、道家“十三經”的提法,由國內外數(shù)十位中醫(yī)藥學、版本學、編輯學專家學者討論、甄選出中醫(yī)經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脈經》《針灸甲乙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病源候論》《備急
本書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傳播史研究叢書》之一種。該套叢書的主要內容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內外馬克思主義文獻典藏整理與研究”的結題成果,該項目已于2018年在國家社科規(guī)劃辦順利通過結項。本書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著作傳播過程中,貢獻最大、影響最深遠、成果最突出,以及在特定時期對馬克思主義著作的傳播產生過重要影響
馬克思主義與倫理學
本書是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文獻搜集、整理與研究(1917—1949)”成果,由嘉興學院紅船精神研究中心康文龍、呂延勤主編,是我國第一部關于1917—1949年間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史的資料集成,全面搜集、系統(tǒng)1917—1949年間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經典著作譯本、闡釋著作、列寧傳記等100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是由恩格斯根據(jù)《反杜林論》“引論”的第一章“概論”和“社會主義”編的第一、二章“歷史”“理論”改編而成,恩格斯在改編時作了修改和補充。馬克思稱其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本書立足于社會主義思想發(fā)展史,全面闡述了這一著作的寫作背景、核心內容、理論貢獻與思想史定位,并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19世紀70年代,歐洲革命形勢出現(xiàn)重大變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事業(yè)再一次面臨嚴峻考驗。為糾正當時的錯誤思潮,把運動引回正確的道路上來,馬克思門撰寫了《哥達綱領批判》這部綱領性文本。他通過批判性闡釋,全面駁斥了拉薩爾主義對系列關鍵問題的誤解和歪曲,重申了無產階級斗爭原則,具有深遠的革命實踐意義和理論創(chuàng)新意義,是理解科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