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倫·克爾凱郭爾(1813—1855),丹麥哲學家,被譽為“存在主義之父”,是19世紀最富有激情,也最難以理解的哲學家之一。他生活在丹麥黃金時代,一生筆耕不輟,用極為流暢的文字撰寫了大量反思基督教精神,分析愛與苦難、勇氣與憂懼的作品。在短暫的一生中他不停地思考生命本身,強調(diào)“單個的人”的精神生活以及每一個人的“內(nèi)在性”
本書以“生命解放”為視角,深入探討“生命政治”的內(nèi)涵與問題意識演進、生命政治的“主體”回歸、生命安全、生命福利、生命自由、生命政治的生活實踐,分析了齊澤克“生命政治”思想的出場意義及局限,揭示齊澤克“生命政治”是一種關于生命解放的生命政治,為西方社會的生命政治批判提供理論支持,為當代生命政治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論借鑒。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的個人哲學思考札記,主要思考人生倫理問題,兼及自然哲學,是一本與自己的對話的哲學著作,也是斯多葛派哲學的里程碑。全書以格言體寫就,分為12卷,共497則。作者在書中對宇宙、社會、人生展開了一系列思考,是對自我靈魂的拷問,闡釋了人的德行、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如何能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等,
本書以法國20世紀哲學家薩特的傳記批評理論與實踐為研究內(nèi)容。薩特在建構存在主義理論體系過程中提出,精神分析對于理解個體的命運至關重要,他運用存在主義精神分析理論對波德萊爾、福樓拜和讓?熱內(nèi)的生平與文學創(chuàng)作進行了深入解讀。本書從薩特的存在主義精神分析理論架構入手,結(jié)合薩特對上述三位作家的研究成果,論述該理論成為傳記批評方
本書是一部導論性的哲學著作,敘述了從泰勒斯(Thales)到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西方哲學,并介紹了其中所涉的歷史背景,書中還收錄了大量精美的圖片,涉及到書中所講述的人物、地點和文件,并盡可能選自所屬時代,增強了文本的說服力。
\"本書由兩部分構成:前四章主要關注斯賓諾莎的實體的形而上學,后兩章則處理思想的形而上學。作者從實體與樣態(tài)的關系這一基本問題出發(fā),對斯賓諾莎的思想體系進行了細致分析,反駁了一些在學界中廣泛流行的觀點,并在此基礎上闡發(fā)了諸多具有原創(chuàng)性和爭議性的主張,為理解斯賓諾莎的形而上學開辟了新的進路。最后,作者論證,斯賓諾莎何以能夠
本書圍繞著人的生存境遇這一視角,考察在主體哲學衰落后,?碌淖晕宜枷胧侨绾谓鉀Q這一哲學難題的。福柯早期對治理術的研究,其實是對主體解釋學的自我技藝如何塑造了客體化的主體的考察。而他對于古希臘-羅馬時期哲學的自我技藝的闡釋則是為了抵制治理、克服客體化主體這一人之生存困境而作出的哲學探索。本書梳理了?聦χ黧w解釋學時期與古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書以汪洋恣肆的詩體寫成,熔酒神的狂醉與日神的清醒于一爐,通過超人查拉圖斯特拉之口宣講未來世界的啟示,在世界哲學史和詩歌史上均占有獨特的不朽的地位。
本書為浙江大學博士論文。書稿通過考察古希臘休閑思想的具體內(nèi)涵,以及這種內(nèi)涵在后世的流轉(zhuǎn)和演變,嘗試討論現(xiàn)代休閑研究為何以及如何向其回歸。第1章闡述選題緣由及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第2章對古希臘哲學中的休閑思想進行辨析;第3章敘述希臘化哲學對古希臘休閑思想的集成;第4章闡述古希臘休閑思想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遺存;第5章
《簡讀尼采》是一部深入淺出地介紹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生平與思想的著作。本書以尼采的生活軌跡為主線,詳細梳理了他哲學思想的形成與轉(zhuǎn)變過程,全面展示了他偉大而悲苦的一生。并通過豐富的史料和詳實的分析,將尼采的哲學思想與個人經(jīng)歷緊密結(jié)合,使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位哲學巨匠的內(nèi)心世界和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