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系統(tǒng)研究澳門19世紀以來學校課程的發(fā)展脈絡及其與文化變遷的互動關系,第一次提出用“三軌并行”的框架梳理澳門早期復雜的課程傳統(tǒng),并系統(tǒng)描繪了20世紀和回歸以來澳門學校課程發(fā)展的歷史。對于澳門未來的課程改革,本書指出應建立新的課程領導體制和教科書制度,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文教育、歷史教育以及品德與公民教育須肩負文化傳承的使命,從新時代的語境出發(fā),幫助學生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類型特征、基本精神和價值系統(tǒng),加強近現(xiàn)代史教育并強調澳門史與作為整體的中國史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認識更真實、更完整的中國,促進其身份認同和文化自覺。全書視野開闊,結構嚴謹,引用大量一手檔案、葡語文獻及資料,既具有學術價值又有現(xiàn)實意義。
郭曉明,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課程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華南師范大學港澳臺教材綜合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院特聘教授。王敏,任職于澳門特區(qū)政府教育部門,兼任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