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人善良,總是盡力滿足他人的期望。你心甘情愿地為他們付出,卻從不求回報。你總是小心翼翼,既不傷害他人的感情,也不勃然大怒。即使面對不理智者的攻擊,你仍試圖冷靜地和對方講道理。當朋友醉酒讓你感到難堪時,你從未想過讓對方難堪。你從不在奶奶面前提已故的爺爺,只為不讓她傷心。毫無疑問,你確實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
善良之人的種種錯誤
可悲而又諷刺的是,我們的善良有時會背叛我們。這可以說是生活對我們開的玩笑。我們渴望充分地利用生命,親近那些對我們重要的人。每當幫助他人時,我們都會感到滿足,內(nèi)心充盈著善意。然而,每當我們按照自己曾被教導的友善方式說話和行動時,我們就會感到疲憊、不自信和挫敗,即便幾乎每個人都認為這樣做是正常的。
在本書中,我將這些行為稱為錯誤。這些行為并不像精神病、恐懼癥或性格障礙那樣嚴重、致命或隱秘。因此,我從心理層面審視這些行為時,并不是為人們提供心理治療,也不是為復雜的內(nèi)心沖突提供應急解決方案。我所關(guān)注的是我們這些滿懷善意的人經(jīng)常無意中做出的一些行為。這些行為雖然出發(fā)點是好的,卻往往對我們的人際關(guān)系造成負面影響,使我們的生活失去光彩。它們?nèi)諒鸵蝗盏刈璧K著我們前行,使我們陷入無盡的煩躁之中,還從我們極為重要的努力中竊取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我把這些錯誤歸納為九種,我們只要稍加了解并付出一些努力,完全可以避免繼續(xù)犯這些錯誤。
正如你即將看到的那樣,我并未刻意區(qū)分男性與女性在犯這些錯誤時有何不同。我知道,男性和女性在處理社交問題時通常會采取不同的方式,出發(fā)點也不盡相同。我也知道,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更容易犯其中某些錯誤。女性通常承受著更大的社會壓力,人們期望女性表現(xiàn)出善良,而大多數(shù)人則認為男性的善良程度不如女性。然而,無論你是善良的女人還是善良的男人,你都有可能在各種人際關(guān)系中反復犯下這九種錯誤,并因此而傷害自己。
要想理解這些錯誤,首先需要深入剖析善良本身。
善良本身
父母懷著美好的愿望,教導我們要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廣交朋友,長大后成為有修養(yǎng)并受社會認可的人。他們的目的并非要我們變成無趣的老好人,而是希望我們成為善解人意、彬彬有禮、樂于助人的人。換句話說,他們希望我們做個善良的人。因此,他們教導我們聽從要求做事并把事情做好,要學會謙退而非出風頭,并從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
隨著我們逐漸長大成人,這些教導和善良的行為模式深深地根植于我們的內(nèi)心。這些觀念不僅決定了我們早期的行為,還形成了我們內(nèi)心批評者的聲音,成為我們無意識的善良衛(wèi)士。
我們的善良傷害了我們自己
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善良并不總是對我們自身有害。善良意味著我們體恤他人的需求。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體貼的人往往比自私的人更健康、更快樂。善良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受到指責、陷入難堪和遭到拒絕。每當我們待人友善,其他善良的人自然會認為我們是很好的人。另一方面,體貼和禮貌能為構(gòu)建一個人道的社會奠定基礎(chǔ),使世界變得更加文明和溫暖。善良甚至能激發(fā)人們的勇氣,乃至做出英雄然而,問題在于,這些友善行為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并且代價往往超出我們的預期。第一種錯誤是追求完美,第二種錯誤是承擔過多,二者相互關(guān)聯(lián),常常讓我們身心俱疲,就像一艘因超載而即將傾覆的船。之所以從這兩個錯誤開始講,是因為:(1)它們是九種錯誤中最難避免的;(2)它們是其他錯誤的根源;(3)如果能克服這兩種錯誤,我們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去解決其他錯誤。
接下來的四種錯誤 不表達自己的訴求、壓抑憤怒、和不理智的人講理以及撒小謊 讓我們因與自己的感受層面脫節(jié),而在完整性方面付出實實在在的代價。感受是我們與他人互動的重要基礎(chǔ)。但是,當我們的感受與善意無法協(xié)調(diào)時,比如我們渴望某樣東西,對某人感到憤怒,抑或害怕失去掌控,我們便會壓抑這些感受。實際上,我們在訓練自己不去感受。有時,我們將這些感受埋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不知道它們的存在,或無法找出它們。如果它們突然爆發(fā),或者我們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往往會發(fā)現(xiàn)自己難以承受其強烈程度。因此,我們在處理情緒時敷衍了事,往往無視、否認或隱藏自己的感受,甚至因深陷其中而焦慮不安,這主要源于我們的恐懼。正是對感受的恐懼常常束縛著我們,讓我們假裝沒有感受到自己的真實狀態(tài)。結(jié)果,我們無法體會到真正的親密感,無論是與我們自己,還是與那些對我們重要的人。
最后三種錯誤 給別人提建議、拯救他人和保護處于悲痛中的人 實際上,這些行為往往無意中加劇了我們試圖解決的問題。盡管我們渴望幫助他人,但這些行為往往讓我們無意中控制對方。雖然這讓我們感覺自己做了好事,但其實從一開始這些做法就是無效的。
我們要認識到,這九種行為最初都是為了獲得認可、避免感受痛苦,以及幫助他人。最初的友善行為讓我們感覺良好,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它們變成了習慣行為,而我們往往忽略了其潛在的可怕后果。即便其中某些行為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困擾,我們也往往不會認為那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即使我們把這些行為視作自己的問題,忙碌的生活也讓我們無暇思考如何停止重復這些行為。此外,在內(nèi)心深處, 我們并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讓我們擔心如果不再這樣行事,自己或許就不再是一個善良的人了。
改變的必要性
善良的人一直受到一種出于好意但存在誤導性的思維模式的塑造,認識到這一點至關(guān)重要。我們不必永遠自怨自艾,也無須總是將問題歸咎于父母,因為我們并不是遺傳和早期家庭生活無助的受害者。認識到這一點也很重要。我們需要明白,這種誤導并非只針對個體,而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具體的方法來避免重蹈覆轍。摒棄這九種錯誤行為之后,基于對自我的全新認識,我們可以重塑現(xiàn)在,改變未來。只需稍加領(lǐng)悟和努力,我們就能以更積極的方式來改變自己。
同樣重要的是,我所講的改變并不是要求我們不再與人為善。相反,這些改變要求我們肯定自己的善意和社會標準的價值,同時重新找回迷失的自我,并開始改變行事方式。這些改變需要我們在真誠中平衡善良。為了實現(xiàn)這些改變,我們必須學會:(1)以新的視角看待自己;(2)直接而敏感地處理我們的感受;(3)在幫助他人時,尊重他們的自由,并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幫助。為此,我們需要改變內(nèi)心深處一直秉持的觀念。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敢于不遵從父母灌輸給我們的觀念。
本書將如何幫助你
在每章中,我都會描述善良的人會犯的一種錯誤,然后闡明我們犯這種錯誤的原因,以及杜絕這種錯誤的重要性。僅僅弄明白這些錯誤是不夠的。因此,針對每種錯誤行為,你還會看到一種積極的替代行為。每章都為你展示如何摒棄舊的行為方式,以及如何采用新的行為方式。盡管書中的見解聽起來正確且有用,但最終要由你自己決定是否采用。要想將這些理念落實到生活中,只能靠你自己。
本書假定我們在無數(shù)的日常社交互動中都會犯這些錯誤,這些互動往往具有復雜性、不可預見性和社交風險。因此,每種替代行為都包含一系列具體的步驟,從而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相對開放的過程。你可以靈活地選擇何時、如何,以及按何種順序采取這些步驟。例如, 你不必總是從第一步開始,有時可以跳過某些步驟,這取決于你何時進入這種情境及其嚴重程度。掌握這些步驟之后,你就能在各種情境中做出適當?shù)姆磻?/p>
引言:有鋒芒的善良
善良之人的種種錯誤
善良本身
我們的善良傷害了我們自己
改變的必要性
本書將如何幫助你
原則1: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從社會性角度理解完美主義
為什么完美主義是個錯誤
如何放棄追求完美
一種替代迎合他人的行為方式
有條件接納的局限性
無條件的愛
接受你已受到接納
處理自己的不完美
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原則2:不要讓自己承擔過多
我們承擔過多的目的
我們承擔過多的原因
轉(zhuǎn)變你的低自我價值感
精心規(guī)劃一種平衡的生活
成為生活的主導者
原則3:直接表達自己的訴求
五種互動類型
不同社交圈中的問題
為什么我們不表達自己的訴求
為什么我們的沉默是個錯誤
打破沉默的初始行動
三種有助于表達自身訴求的觀念
走向堅定的步驟
一套表達自身訴求的方法
原則4:不要壓抑自己的憤怒
為什么發(fā)怒不是錯
我們對憤怒的誤解
為什么壓抑憤怒是個錯誤
處理憤怒的建設(shè)性方法
正確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
一套表達憤怒的新方法
假設(shè)這些步驟不起作用
處理未完成的事務
原則5:不要和不理智的人講理
為什么和不理智的人講理是個錯誤
一種替代講理的回應方法
確認你的判斷
啟動替代回應流程
一套回應不理智攻擊的新方法
原則6:以謙遜體貼的態(tài)度講出真話
處理真話的三種方式
回避講真話和直言不諱都是錯誤
第四種選擇:既說出真話又保持友善
一套講出真話的新方法
說明這一過程的對話示例
關(guān)于規(guī)避兩難困境的思考
最后的思考
原則7:不要給別人提建議
為什么提建議是個錯誤
規(guī)則之外的兩種情形
替代提建議的做法
假設(shè)這套流程不起作用
支持性步驟的兩個示例
兩點補充
原則8:放下拯救他人的執(zhí)念
成癮原因及影響
成癮在我們身上所引發(fā)的反應
我們所犯的錯誤
為什么拯救成癮者是個錯誤
如何停止拯救他人
作為不拯救者來提供幫助
一套新的助人方法
原則9:不要保護處于悲痛中的人
悲痛是一個過程
各種保護性策略
替代保護的方式
支持首先意味著全然在場
除全然在場以外的支持
支持性做法總結(jié)
三點補充
作者的話
致 謝
編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