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獻:語言、古史與思想嶺南學報(復刊第十輯)》收入12篇出土文獻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分為三類,一是語言文字考釋,如趙平安《談談戰(zhàn)國文字中用為野的冶字》、陳劍《據(jù)出土文獻說懸諸日月而不刊及相關問題》,論證翔實,新人耳目;二是歷史文獻發(fā)微,如郭永秉《戰(zhàn)國工官屬吏中的成童再談三晉銘刻中所見孺子的身份》、韓巍《新出宗人諸器
1917年11月7日,馬克斯·韋伯在德國的慕尼黑大學向年青學子們做了《科學作為天職》的著名演講,這篇演講對科學工作及其與信仰和職業(yè)倫理的關系做了深刻而又有現(xiàn)實感的界定和剖析,影響了幾代人,也成了韋伯常銷不衰的代表作。 為了紀念一百年前的這篇演講,韋伯研究者李猛以我們時代的命運 為核心關切,編選了這本與韋伯
《盧廣森學術文集》內(nèi)容共分兩部分:一是洛學及河洛文化方面的論文,是該書的重點,共選人23篇文章,主要論述了二程及其河南弟子的政治、哲學、經(jīng)濟和教育思想,對河洛文化的含義及向東南沿海傳播的渠道等方面的問題作了一些探索;二是有關學習和管理方面的論文,選入16篇文章。主要包括學習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體會,對管理者的素質要求、
陳豹隱全集(第三卷1)
《人文論叢(2018年第2輯總第30卷)》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知名文化史專家馮天瑜先生擔任主編的,本年度處于學術前沿、具有影響力的文、史、哲各類學術論文的匯編,分為人文探尋·文史考論、明清經(jīng)濟與社會、詩學與文化等板塊,多數(shù)為國家或教育部社科重大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反映
《周全德學術文集/中原學術文庫》選編了作者周全德自進入河南省社科院從事科研工作以來在學術期刊由個人獨立、公開發(fā)表的數(shù)十篇論文,共分為和諧發(fā)展與社會建設研究、愛情婚姻家庭研究、婦女研究、人口與生育文化研究四個部分。作者通過對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引導者*社會學思想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闡釋,對科學發(fā)展與社會和諧內(nèi)在
《安繼民學術文集/中原學術文庫》收集了作者公開發(fā)表于《中州學刊》《學習論壇》《社會科學戰(zhàn)線》等刊物的二十余篇論文,是作者大半生心血的結晶,其中部分文章出自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儒道互補的理論結構及其當代價值》結項報告,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突出的原創(chuàng)性和寬廣活躍的思維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曾給予高度評價。
本書收入作者有關中國古代詩歌和歷史的學術隨筆五十多篇。作者石云濤教授是漢唐歷史與文學、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史領域名家,長期從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和中國古代史專業(yè)的教學和研究,長于從詩史互證角度進行文學鑒賞和歷史考證。書中所論大多集中于古代詩歌名篇和漢唐間歷史的討論,所收文章往往著眼于具體而微的學術問題,用筆在嚴謹?shù)耐瑫r,
周谷城治學領域廣闊,學識淵博,兼涉史學、教育學、哲學、美學、社會學和政治學。其治學嚴謹,從歷史學到政治學,從哲學到社會學,從美學到教育學,都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周谷城全集》收入以上提及的代表性學術著作以及散布各處的書信、論文、譯作、文學作品。全集近500萬字,共分16冊:《中國通史》(上下)《世界通史》(上下)《中國
創(chuàng)辦之初的《江海學刊》,群星璀璨,大師云集。第一屆編委會成員大多是當時省內(nèi)乃至全國一流的學者,首任主編為著名哲學家孫叔平先生。創(chuàng)刊之時,將刊物命名為《江海學刊》,固然有江蘇瀕江臨海的地域考量,但更多地展現(xiàn)出辦刊人容大廣有、兼收并蓄的超邁抱負和博大胸襟。創(chuàng)刊號的《征稿簡約》上,辦刊方針被明確界定為“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