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師資承襲圖》是宗密思想成熟以后的作品,也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佛學專著,而應視為遠遠超出宗教范圍的著名哲學著作。此書曾傳到韓國、日本,保存在日蓮宗大本山妙顯寺,后收入《續(xù)藏經(jīng)》中,近代著名的佛學研究者如印順法師、呂瀓、宇井伯壽、鐮田茂雄等都運用了此書,它的出現(xiàn)為后代分辨各宗學說特點,提供了可靠的參考資
明代智旭大師有鑒于《天臺四教儀》修行止觀的部分過于簡略,故作《教觀綱宗》補充。若將本書與《天臺四教儀》并讀,即可把握天臺教義之真髓。 本書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因其難閱,作者又補充了十法成乘內(nèi)容,故改立《教觀綱宗》之名。本書系以教觀兼?zhèn)渲炫_教學立場,闡釋教觀二門之綱要。對學習天臺宗來說,是一本綱領性的書,所以
《金剛錍》是天臺宗九祖湛然大師的一篇佛教論文。全篇施設賓主問答,討論天臺一系重要學說,特別發(fā)揮了無情有性非情感生命體也有佛性的獨特佛性觀照,在唐中期諸宗學說中獨樹一幟。
禪宗產(chǎn)生于唐中期,興起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代,進入元明以后仍是興盛的宗派之一。本書是一部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兩宋和元代禪宗傳播和發(fā)展的中國禪宗斷代史,對這個時期禪宗各個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事件、禪法思想、著述,以及禪宗與儒、道二教的關系等進行介紹和評述。全書內(nèi)容有以下主要特色:1、在理清歷史脈絡的前提下,對佛教禪宗史、文
本書稿為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文庫入選項目。書稿以明末至清中期湖廣地區(qū)的天主教會傳教情況為主要考察內(nèi)容,分析了明末到清中期天主教在湖廣地區(qū)傳播、發(fā)展及與其中國民間底層社會互動的情況,重點探討了東西方文化在明清時期的交匯與交流。指出這一時期西方宗教在中國社會的傳播并不成功,但是為日后雙方的文化交流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壇經(jīng)》《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是中國佛教經(jīng)典的代表,對中國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其中,《壇經(jīng)》主要記載了禪宗六祖惠能的言行說教,奠定了禪宗的理論基礎,使之成為流傳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中國佛教宗派!缎慕(jīng)》《金剛經(jīng)》言簡意賅,內(nèi)涵豐富,前者僅以二百六十余字,后者僅以一卷篇幅,便深入闡明般若性空等要旨,成為佛教史上的重
《楞嚴經(jīng)》是非常重要的佛教經(jīng)典,古人講成佛在《法華》,開悟在《楞嚴》。然而《楞嚴》義理深邃,譯文文詞古奧,卷帙浩繁,學者往往望而止步。此書系作者在佛學院授課講義的基礎上整理而成,此前在佛教內(nèi)部流通,頗受歡迎。此書特點是將經(jīng)文內(nèi)容貫通、濃縮,更將經(jīng)文與實修方法結合起來,對于佛法的實踐修證有指導意義。再者此書通俗易懂,簡明
關乎心靈的宗教行為,可否用世俗智慧經(jīng)濟學來分析? 宗教教派的發(fā)展和競爭,又遵循怎樣的邏輯? 《教堂經(jīng)濟學》利用廠商競爭理論,將教派間的競爭行為與策略,化作精彩的商業(yè)故事。讀者可以看到:對宗教現(xiàn)象的分析,經(jīng)濟學有多么大的解釋力;而任何教派的發(fā)展與興衰,又如何與金錢和權力緊緊糾纏。 幾個*的大宗教瓜分今天世界宗教市場的
在16和17世紀的中國,佛教信徒和儒學士人廣泛地活躍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動中。隨著士紳數(shù)量的增長超過了帝國官僚機構需求的增長,許多人被阻擋在傳統(tǒng)的儒家仁宦之途之外;但是顯而易見的慈善事業(yè)可以在國家掌控的領域之外昭示精英的公共地位。由于積極卷入佛寺住持的資金籌集工程,士紳的贊助行為深刻地影響了佛教的公共機構!稙闄嗔ζ矶\
本書研究內(nèi)容,就是對四大經(jīng)典的新詞新義,作了四種解構,再細加分析,更以科學比例量化。這是極細微的針線工夫,將字字珠璣穿連成串,重新組合建構復原。茍非治學多能復發(fā)大悲心者,何能完成此一巨著!李志夫《基于梵漢對勘的魏晉南北朝佛經(jīng)詞匯語法研究》一書,在全面考察魏晉南北朝時期漢譯佛經(jīng)的基礎上,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部漢譯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