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堂述儒》一書,李師為序,詳述其內涵,展其未盡之意,發(fā)其薪火傳承之慨。得蔡師東洲、舒師大剛之力,經晚生反復錄校,至2006年始獲出版,其時李師已下世矣。李師嘗見《梅堂述學》校稿清樣,已無力親加校讎。離世前不久,晚生與說此事,李師頗有不愜意者,言必其下世始能獲竟其事。世事無常,非盡由人力所能主宰,晚生亦無可奈何,聞其仙
本書收錄了《晚清展示文化相關文獻評介》、《支遁“即色空”義探微》、《自我觀看的影像——宋代自贊文研究》、《夜雨對牀——蘇氏兄弟所期望的理想將來》、《外交往來的史性敘事與詩性敘事——金人出使高麗之相關詩詞文的敘事學解讀》、《試論劉克莊的史學素養(yǎng)與其詩文中的詠史用典》、《試論陳實箴詩歌創(chuàng)作的宗宋傾向》等文章。
《孟氧學術文選(經濟學卷)》從國際城鄉(xiāng)對立運動的角度,研究了國際經濟與貿易、產業(yè)革命與科技革命、石油與糧食、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等全球性問題和經濟研究前沿問題,提出了石油價格波動周期律,分析了環(huán)境污染和氣候變曖的影響,在我國最早提出人與資源、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人與自然的對話以求得和解。作者孟小燈用量子力學理論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
華東師范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20年代,其前身包括大夏大學、光華大學等高校,80多年來,這里先后匯聚了一批具有重要學術建樹與學術影響的學者,如呂思勉、施蟄存、馮契、徐震塄、許杰、吳澤、王元化、蘇淵雷、陳旭麓、李平心、戴家祥等。在幾代學者的前后傳承中,華東師范大學不僅在人文的各個領域產生了引人矚目的學術研究成果,
《施蟄存學術文集》由施蟄存著,依據(jù)施先生東南西北“四窗”的杰出成就,將全書依次分為四輯。只是第二至四輯的篇幅總和也比第一輯少,因按本書編例,第二輯不能收文學作品,第三輯不能收翻譯作品,第四輯的內容又過于專業(yè),因此均只能略予選收有關文章。
王明居文集(第三卷)
《裘錫圭學術文集(套裝共6卷)》是裘錫圭先生平生學術文章的一個總集,共六卷:第一卷《甲骨文卷》,第二卷《簡牘帛書卷》,第三卷《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第四卷《語言文字與古文獻卷》,第五卷《古代歷史、思想、民俗卷》,第六卷《雜著卷》。全書三百萬字,繁體橫排,其中多數(shù)文章有作者根據(jù)新材料及最新研究成果所加“編按”,為目前裘先
《李叔同智慧集》由李叔同所著,《李叔同智慧集》分為《脫胎換骨篇》、《修行入門篇》、《指點迷津篇》、《弘一解經篇》四部分,附錄《李叔同詩詞選》及《格言》,是李叔同談論人生、藝術和修行的智慧之作,其慈悲心懷,溢于言表,堪稱啟悟世人的經典。另配有近80幅精美插圖,圖文并茂。
胡喬木是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政論家和社會科學家、是思想理論文化宣傳戰(zhàn)線的領導人。他一生輔佐了中共三代領導人,博學深思,勤奮筆耕,是才學超群的在黨內外享有盛名的理論家和辭章家。文集共分五輯。第一輯收入的是他在1941年6月至1986年2月所寫的政治評論,主要是為解放日報、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所寫的社論,共114篇,其他的
胡喬木文集 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