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中國佛教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派禪宗在唐五代時期的成立和迅速興起的歷史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考察和論述。作者在*章著重介紹禪宗正式形成之前的禪經翻譯和主要禪法;第二章介紹禪宗史前醞釀期從菩提達摩至僧璨的事跡和對后世禪宗有較大影響的禪法思想。此后各章介紹中國禪宗的初創(chuàng)期、南北宗并立期和南宗獨盛期、禪門五宗(臨濟宗、溈仰宗、曹洞
本書通過搜集、整理和研讀相關法文原始檔案史料,對19世紀中葉以巴黎外方會會士為主體的法國人在川滇藏區(qū)的歷史活動予以考述和呈現(xiàn),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早期歐洲修會藏區(qū)活動歷史回顧;2.19世紀中葉歐洲修會藏區(qū)活動之籌謀;3.巴黎外方會會士羅勒拿在四川藏區(qū)的活動;4.巴黎外方會會士羅勒拿、肖法日在云南藏區(qū)的活動。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簡稱《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該經原為梵文,現(xiàn)存有六種漠譯本,其中影響廣大,傳播深遠的則是鳩摩羅什譯本。漢文《金剮經》出現(xiàn)乏后,深受各代信策與士人推崇。南北,朝時期,開善智藏持誦該經,多有靈驗感應;唐代六祖惠能亦因聞《金剛經》而悟道,故禪宗大力弘揚。鳩摩羅什的譯本誕生后,歷代各種寫本
"瞞過"上帝:圣經故事中的博弈論
作者傾注十余年精力編纂《中國佛教金石文獻》,總1500萬字,別為四部,即寺宇殿閣部、塔銘墓志部、造像題記部和寺產牒文部。本書為其中的塔銘墓志部分,約500萬字。系作者實地走訪,遍考全國各地寺廟碑林、塔林實物舊跡,并大量吸收相關的考古成果,參以各大博物館、圖書館所藏金石文獻和寺廟志等佛教資料,編訂而成。既是一部典籍文書與
《孤猿隨筆》,論述了與日本的民間信仰有關的各種動物,猿、狼、狐、貍、貓、犬等,綜合運用口頭傳承、故事、文獻記錄等,結合自己的親身觀察和感受,描寫了動物在人的生活及感情中所占的地位,揭示了日本人自然認識的一個側面。
本書依據大量史料文獻,對北京白云觀做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具體包括五部分內容:*部分研究了北京白云觀與晚清社會;第二部分研究了白云觀與民初社會;第三部分研究了20世紀30年代白云觀的兩次住持危機;第四部分研究了白云觀與近代宮觀制度的改革;第五部分研究了20世紀40年代白云觀的訴爭。
本書主要介紹了鐘離權的生平事跡和主要的仙道思想,并且附有鐘離權的主要著作集,為研究鐘離權的學者提供了資料的借鑒。
《全真道研究》第六輯共收12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論壇錄音整理和一篇學術會議綜述。除了大部分都與全真道有關外,它們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主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輯有一個與以往不同的地方,即首篇為一個論壇的錄音整理。我們的想法是,以后《全真道研究》將發(fā)表一些就某個熱點問題所展開的筆談、論壇或人物專訪,以豐富其內容。同時,《全真
本書是“禪畫美學”系列叢書六本之開篇之作!岸U畫美學”,非知識,非學問,非一派理論,而是知行合一的實修系列禪法,旨在通過禪畫修養(yǎng),令觀者有可能頓契“禪”的不可思議境界,欣賞天地大美,身心和諧、健康生活。本書從世出世間不二、天下大同之大美的高度,追根溯源,析解儒家經典《中庸》之精髓,以獨特視角探討儒家提倡的人性本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