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孜列·那措讓卓文集》中的第四卷,主要收錄了孜勒·拿措讓卓大師的各自頌詞、生活規(guī)范、哲學等,還收了對弟子們在哲學以及儀軌等方面的各種疑惑上做得解答等。本冊為第四卷。
本選題為系列叢書,分為10卷,收錄了孜列·那措讓卓的《正念明鏡》等著作,內容涵蓋哲學、文學和醫(yī)學等諸多領域。本冊為第三卷。
本選題為系列叢書,分為10卷,收錄了孜列·那措讓卓的《正念明鏡》等著作,內容涵蓋哲學、文學和醫(yī)學等諸多領域。本冊為第二卷。
本選題為系列叢書,分為10卷,收錄了孜列·那措讓卓的《正念明鏡》等著作,內容涵蓋哲學、文學和醫(yī)學等諸多領域。稿子內容豐富,語句通順,通俗易懂的文筆,思路清晰,結構合理,深入淺出地講述了相關內容。本冊為第一卷。
該書稿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圣經詮釋的歷史與方法”,該課題已結項。書稿共14章,貫穿了2000多年的圣經詮釋歷史,涵蓋了各種圣經詮釋方法,對各個時期的圣經研究方法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包括:早期的猶太釋經、早期基督教教父論《舊約》(2-5世紀)、晚古時代的圣經詮釋(6-10世紀)、中世紀的猶太釋經、中世紀基
本書是一本綜合論述嶺南海神信仰的普及類讀物。嶺南瀕臨我國最大一個海區(qū)——南海,海上自然風險和發(fā)達的海上航行、貿易,使以海為鄰、為生的嶺南人對南海充滿了敬畏和希望,海洋在嶺南人中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由此產生的海神信仰自古越人開始,延綿數千年不減,各種海神崇拜活動遍及廣大城鄉(xiāng),風靡上下,廟宇星羅棋布,是一種歷久不衰的社會
本書稿是研究明代民間宗教代表——無生母信仰的學術專著,全文分為七章,分別探討了明代無生母信仰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產生過程、理論體系及思維方式等內容。另比較研究了明代無生母信仰與古代西方諾斯替宗教的信仰圖式。書稿指出,中國歷朝歷代都有適合民眾的宗教在底層流傳,而在明代以無生母信仰為代表的大量的民間宗教蜂擁而起,在宗教教義
本書主要介紹了羅馬教廷為解決16世紀教宗的追隨者和路德追隨者之間的教理爭議,而召開的教會大公會議——特利騰大公會議。會議從1545年12月13日開始至1563年12月4日止,含四階段共二十五場會議,中間經歷過三位教宗。經此會議,顯出教皇制度的成功,肯定了教皇的最高權柄;糾正許多教會弊端;為圣職人員預備更好的教育,也對神
道安,生于東晉懷帝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出生于常山扶柳縣(今河北省冀州境),系我國著名佛教學者,佛學造詣深厚,且著述豐富,可惜大多亡佚不傳。此次整理《道安集》,收錄了目前藏經中全部已知與疑似但可推斷確認的道安法師著作,以及諸僧傳中對道安法師的記載。同時,以《中華大藏經》為底本、《大正藏》為校本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主辦的論文集,由著名猶太問題學者傅有德教授主編,已連續(xù)出版21輯,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學術影響。本書廣泛而深入地研究了猶太宗教和哲學、歷史與文化、倫理與法制、文學與藝術、民風與習俗、猶太教與基督教以及和其他宗教或文化的關系等,是所有猶太研究者的專業(yè)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