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浙江省社科規(guī)劃后期資助重點項目(21HQZZ002Z),是在作者博士畢業(yè)論文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本書以浙江古代道教方志為研究對象,將方志文獻研究和文學研究相結合,且運用目錄、版本和文獻學方法進行考證和輯佚,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創(chuàng)新性。本書對道教方志的內涵與外延重新做出界定,對存世和存目浙江道教方志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
本書運用符號學、象征人類學的理論,闡釋民族神話記憶中賽會符號的象征意義。作者以哈尼族長街宴作為一個具體的、清晰的、看得見和摸得著的研究案例,在田野調查點的基礎上,圍繞其來歷、活動中的民俗事項及歌舞表演等敘事情節(jié)進行詮釋,深描各種象征符號在社會情景中表征的內涵,為相關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fā)和運用提供學術指導和建議。
《江西文化符號叢書》英文版是一套面向大眾以及海外讀者的江西外宣圖書,為江西省委宣傳部文化強省建設重點項目,旨在打造成為江西向全國、向世界展示江西形象的文化名片。本書為其中介紹江西道教文化的分冊。本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以地道的英文、精美的圖片,以及電子書、有聲書等媒介,通
在漫長的前現代社會,整個地球上的先民都曾經長久地生活在類似薩滿的精神氛圍之中,薩滿文化也因此被當今國際學界公認為我們文明和文化的最深厚的精神根脈。其年代深遠和積淀厚重的程度,往往超出今人的想象。本書通過世界各地三十六位薩滿的自述,生動展現其心靈的超常體驗,是一部廣泛取材的薩滿醫(yī)師幻象治療經驗自述讀本。
本書分“中日佛學研究”“佛教與社會學研究”“道教和儒教研究”“其他宗教研究”四個專題,收錄15篇宗教研究文章:“吉藏《大品經玄意》研究序說、試論梵語聲字在般若經典中的形態(tài)與功能、現代日本對中國三論宗的研究、道教和儒教研究專題”等等,對國內外宗教問題進行研究,學術水平較高。
本書稿主要記述了拉薩、山南和日喀則三地的薩迦寺志,包括拉薩周邊的尼木縣、曲水縣、堆龍德慶區(qū)、柳梧新區(qū)、達孜區(qū)、墨竹工卡縣、林周縣,山南市浪卡子縣、貢嘎縣、乃東區(qū)、錯那縣的薩迦寺廟和日喀則市仁布縣、南木林縣、桑珠孜區(qū)、謝通門縣、昂仁縣、薩迦縣、拉孜縣、定日縣、仲巴縣、亞東縣、康馬縣、江孜縣等地的薩迦寺廟。不僅梳理了衛(wèi)藏區(qū)
作者于日本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所藏《嘉興藏》中發(fā)現丈雪通醉禪師刻印于順治年間的十二卷本《破山禪師語錄》,是同《語錄》現存最早一版,且實為孤本,國內現存《嘉興藏》中均未見收錄,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與文獻價值。本書結合現存諸版,以現代學術手段對此孤本進行合校,力爭完整、忠實、清晰的再現其面貌,便于廣大學者利用、研究,這是作者著
本書緒論對研究的緣起,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價值、目的、內容和方法等作簡要介紹。第一章對利瑪竇的家庭背景、教育情況、來華過程以及在華經歷進行了概覽式介紹,為分析其文化適應策略形成的內外動因做鋪墊。第二章總體論述利瑪竇的文化適應策略,對其形成、內涵、表現及對翻譯活動的影響進行了論述。第三章對利瑪竇中文世界地圖的生產過程和傳
本書稿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藏譯《法顯傳》原著,書中共記載我國東晉時期西域32國的地域文化概貌,法顯游歷印度的行進路線、住留時日及主要活動,真實地記敘了所經亞洲各國及我國新疆地區(qū)在公元5世紀初的歷史狀況。第二部分為研究內容,首先為前言,其次對原著中記載的各國名稱,涉及的遺址、年代、人物、派別、術語進行注釋和考證,最
本書稿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注解《智者入門》一書的“講述”“辯論”“寫作”三部分內容,該書的出版對于研究西藏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的出版和參考價值。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所著的《智者入門》蘊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內涵,闡述了如何學習藏族傳統(tǒng)文化大小五明,進而成為一名真正學者的方法和過程。對藏族文化影響深遠。規(guī)范了當時藏區(qū)的辯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