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由十篇文章構成,內容涵蓋了對資本主義框架內諸多現象的剖析與批判,是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領域中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介紹。其中,德國價值批判學派重要思想家羅伯特•庫茲的三篇文章,對全球化的前景、全球經濟危機的因果關系以及正在發(fā)生的全球經濟危機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該學派另一位代表人物克
《哲學與生活》是艾思奇的一部通俗哲學經典,開哲學大眾化之一代風氣。該書主要收錄了艾思奇在上!蹲x書生活》雜志擔任編輯時,為回答讀者提問所發(fā)表的文章,旨在用通俗的語言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這些文章中他從“生活”入手,力圖從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提煉出抽象的哲學道理,同時又用這些道理來指導現實的生活,從而讓人們樹立牢固的馬
《大眾哲學》是艾思奇20世紀30年代為通俗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寫的優(yōu)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淺易的語言、生動的案例,對哲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什么是哲學,唯心論、二元論和唯物論,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及主要范疇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闡釋。寫法推陳出新,開時代之風氣,使哲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貼近普通民眾。本
在傳統的對馬克思權力批判思想或權力思想的研究中,多認為馬克思的權力思想僅限于國家權力或階級斗爭權力之類的政治權力,即他在批判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進行剝削與壓迫的時候才會談到權力問題。因此,對馬克思權力批判思想的討論或研究就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圍之內,無法真正
本書從存在主義心理學角度,解釋了現代人的“缺愛”其實是存在感的缺失,指出我們沒有安全感、極度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同的原因,幫助我們重新定義存在的意義和自我價值,找到自己的閃光點,驕傲自信地活下去。
這不是一本哲學專著,而是一本關于時尚文化的書。作者從哲學的角度出發(fā)解釋現代諸多的時尚現象。本書主要談的問題是,流行中的悖論,如衣服是不是遮蔽“我”的身體的東西,還是說它是讓“我”暴露的東西;“我”用衣服來隱藏什么的東西,還是說正因為“我”什么都沒有,所以才需要用它來裝飾自己;如果流行是一種剛創(chuàng)造出來即瓦解、讓我們不斷超
"生命教育思語"是表達生命教育思想的學術隨筆集,共三卷22輯。三卷分別為:卷一《人,真不是東西》是哲學卷,精選了關于生命價值哲學研究的75篇隨筆;卷二《教育,給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是教育卷,精選了關于生命教育研究的70篇隨筆;卷三《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是人文卷,精選了關于學習生活和人生感悟的隨筆78篇。整套"思語"以一種生
哲學論也稱元哲學,是哲學對自身的哲學探究,旨在提出關于哲學的哲學理論。本書緒言對哲學論的性質、任務、框架、意義等方面做出簡要說明;第一章在粗略考察哲學演變過程的基礎上,對已有的哲學觀進行批判分析,以便進一步明確哲學的本然使命;第二至第九章分別闡釋關于哲學使命、哲學問題、哲學思維、哲學觀念、哲學方法、哲學劃界、哲學進步、
本書以實踐哲學學科域為定位,以學術質量為*判準,從實踐哲學的具體領域層面闡發(fā)觀點,體現了中山大學哲學系在實踐哲學領域的引領作用,很多文章是國家及廣東省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本書適合哲學研究者及哲學系學生使用,對哲學前沿研究有一定借鑒意義。
本書對西方理性主義時代非常重要的五位哲學家進行介紹,即笛卡爾:歐洲近代哲學之父斯賓諾莎:理性主義的杰出代表萊布尼茨:17世紀的亞里士多德康德:三大批判的思想家黑格爾:理性主義的集大成者。中文部分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這五位哲學家的人生經歷、重要觀點、主要影響、啟示作用這幾個方面,突出表現了他們的歷史地位和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