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法國著名技術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于2016年在南京大學哲學系開設的短期研究生課程“在人類紀時代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到《自然辯證法》”的八篇課程講義的匯編。本書采用了中英文對照的編排形式,盡可能完整地保留了作者在電子講稿中所使用的符號和不同字體格式,以求客觀地展現(xiàn)作者的真實寫作過程和微觀思
本書以自由的形而上學含義與政治哲學含義的區(qū)分,也即自由這個三位一體性概念的內在聯(lián)系的粗略揭示為基礎,合乎歷史與邏輯地討論了洛克、盧梭、康德、黑格爾、謝林、馬克思、尼采、海德格爾、羅爾斯、阿倫特和施特勞斯對自由問題的思考,最后按照類似施特勞斯的解經(jīng)方法對中國古典的儒道兩家的自由思想進行了重新解讀。通過上述解讀,本書力圖在
本書涉及哲學基本分支學科,并多有前言研究成果刊出。本書注重對西學和中學兩個文明傳統(tǒng)的源流演變的細致梳理與深入研究,希望能夠通過考察西方文明與中國文明的種種論辯、觀念和主張,而知其利弊得失所在,形成中國當代學人權衡取舍的寬廣視野和文化自覺意識。自2000年出版以來,因為書中所錄文章學術質量較高、審稿程序嚴謹,深受學界的好
本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面臨的問題為導向,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實踐的理論基礎,挖掘實踐的理論價值。主要圍繞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與理想信念、人的解放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社會矛盾與發(fā)展階段、社會發(fā)展與發(fā)展戰(zhàn)略、國家與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社會實踐與理論創(chuàng)新、黨的領導與執(zhí)政規(guī)律、對共
本書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系列經(jīng)典著作的解讀,集中闡明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與現(xiàn)實課題,諸如馬克思學說的“秘密和誕生地”,歷史唯物主義的“名”與“實”,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的辯證法,馬克思哲學視域中的“人”與“社會”,“現(xiàn)實的人”與人的現(xiàn)實生存境遇,個人與社會何以維系,“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內在邏輯與價值啟示,全球化進程中
《馬克思實踐觀的精神維度與社會主義“精神富有”解讀/光明社科文庫》以馬克思實踐觀的“精神維度”為理論視角,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精神富有”為落腳點。在闡揚馬克思實踐觀之精神維度的理論淵源、探索歷程、基本架構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精神富有”作了深度解讀。不僅拓展和深化了馬克思實踐觀的研究視域和理論內涵,而且對于自覺踐
這是一本關于存在主義哲學的充滿智慧、簡明有趣的書,也是一本真正的自助書,為如何按照尼采、薩特、加繆和其他偉大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制定的存在主義原則生活提供了明確的建議。存在主義不是陰郁悲觀的思想,而是一種誠實的、令人振奮的、潛在的改變人生的哲學!
本書緊貼從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這個在哲學史上由來已久的話題。陳述認識論相關內容,重新詮釋以往哲學家的重要思考,試圖減少人們關于認識問題的重復性錯誤,并主要沿著判斷、已知、未知、可能性、假設、真理、語言、邏輯、心靈(自我)和倫理的順序自然推進。 本書主要可分為五個篇章:一、從判斷到未知。作者從判斷問題入手,在思考中牽連出
海德格爾曾經(jīng)用此在(DASEIN)來談人所是的存在,并且成為其哲學的一個標志范疇。此在和能在是兩個重要范疇,都是為了揭示人的存在作為此在的存在特征,重構和展開能在這個概念,是為了更好地展開海德格爾意義上的此在概念,本書試圖沿著這一思路展開,論述他者、自我和超我的意義和價值。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以西方哲學尤其是海
很多人知道清單的重要性,也嘗試過一些流行的清單使用方法和效率App,但是依然用不好清單。本書會幫助你做出好用的清單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堆積帶來的壓力,有更多的休閑時間享受生活。 你是否因為這些原因,放棄了使用清單?·清單上列出的事項越來越多·面對清單上的大項目,不知從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