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講義》系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是有關清史問題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剖析了清代歷史諸多核心問題,堪稱清史研習的必讀書目。全書分為兩編,第一編總論清史在史學上的地位和清史體例;第二編分為開國、鞏固國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轉危為安五個部分,
本選題是一部國內原創(chuàng)的歷史社科類作品。作者將實地尋訪、考察的經驗與南宋史研究結合起來,挑選出18處在南宋史中有重要意義的遺跡(如岳母墓、韓世忠墓等),介紹了與這些遺跡有關的重要歷史人物、事件,以及后人對這些遺跡的塑造、解讀,進而從“宋金戰(zhàn)爭”“宋高宗、宋孝宗父子的和戰(zhàn)之爭”“南宋理學家與權臣之爭”“宋元戰(zhàn)爭”這四個方面
本書是一本闡釋河北人精神與文化方面的著作,選取了燕趙地區(qū)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歷史文化人物,本書內容上分為思想正脈、為官肅順、世代業(yè)儒、武夫赳赳、守土安鄉(xiāng)、工匠精神等,并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燕趙精神及外在行為表現(xiàn)。
《荔灣記憶》是一本全面反映廣州荔灣區(qū)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書籍。近年來,廣州市荔灣區(qū)著力挖掘保護本區(qū)優(yōu)秀文化資源,積極打造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qū),全力以赴建設老城市新活力引領區(qū)、示范區(qū),構建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更加融合、產業(yè)發(fā)展與城市功能更加契合的發(fā)展新格局,使之成為展示城市記憶、體會嶺南鄉(xiāng)愁的絕佳窗口,并將荔灣區(qū)歷史檔案
本書是一部介紹中國文化常識的百科全書,涵蓋歷史、文學、傳統(tǒng)文化、藝術、科技教育、天文地理、祖國常識等板塊,包含1000個文化常識,囊括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全書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通俗易懂,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常識,還設置了“知識拓展”欄目,有針對性地拓展趣味知識,幫助讀者打開視野、增長見識。全書圖文并茂,搭配精美
《清代奏牘文電匯編》(第二輯)包括《清五朝監(jiān)察御史給事中等條陳密奏》《清代六部文案手折》《康熙疏稿奏章五種》《稀見清咸豐軍事外交諭令秘件》等十多種歷史文獻,收錄清歷代官署奏疏、大臣密奏、揭帖、奏議等,涉及洪承疇、龔鼎孳、孫承澤、金之俊、王鰲永、沈惟炳、馮銓等人和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各地總督巡撫等。此次出版,
《乾隆元和縣志兩種》包含乾隆五年本《元和縣志》和乾隆二十六年本《元和縣志》。乾隆五年本《元和縣志》由沈德潛纂修,凡32卷首1卷;乾隆二十六年本《元和縣志》由徐治修,沈德潛、顧詒祿纂,凡36卷。因元和縣系從長洲析出,故兩部縣志體例遵《康熙長洲縣志》,分設建置、疆域、城池、職官、兵防、風俗、稅賦、物產、人物、藝文等卷目。是
本書是一本人物口述史合集,書中詳細記錄了15位具有代表性的蘇州抗戰(zhàn)老兵的親身經歷和感人故事。這些老兵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以堅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斗志,為保衛(wèi)國家和民族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書從歷史的細節(jié)出發(fā),內容涉及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等歷史事件,描寫了口述人親身經歷的戰(zhàn)斗場景,通過真實、生動的口述記錄,不僅還原了
《公羊家哲學(外一種)》收錄陳柱兩種公羊學著作《公羊家哲學》《春秋公羊微言大義》,并對書中出現(xiàn)的難解字詞、人名、地名、事件以及典章制度等作簡明注釋。《公羊家哲學》與《春秋公羊微言大義》在篇章布局和具體內容上大體一致,內容涉及革命、尊王、弭兵、崇讓、攘夷、疾亡、尚恥、進化、正名、倫理、仁義、善惡、經權、災異以及傳述考。兩
《宋史研究論叢》是已故著名歷史學家漆俠先生創(chuàng)辦的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一份學術論文集刊。本集刊注重學術研究中的“新材料、新方法、新觀點”,主要刊發(fā)宋史領域學術論文,兼及遼金元史。此為第38輯,收錄35篇學術專論,分為名家訪談、宋代經濟史研究、宋代政治史研究、文獻與考證、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