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二十九輯)》收入以中國古代典籍與文化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論文十余篇,涉及中國古代文學、經學文獻、敦煌文獻、出土石經墓志、考古學、語言文字學及版本目錄研究等各個領域。各文章篇幅不一,但均能有新說新義,其觀點能夠給學界相關領域研究以啟發(fā)。本書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旨歸,致力于傳播海內外中國典籍與文化研
在中國的文化語境里,路從來就是又具體又抽象的。絲綢之路無疑是一條路,但它又絕非一條單一的路。繼《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關注陸上絲路之后,高洪雷面朝大海,爬梳史料、合理暢想,海上絲綢之路。本書選取歐亞非3大洲15個重要路標,書寫季風潮汐中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以貫穿古今的視野打量海上絲路的形成過程和輻射形態(tài),為一帶一路
本書為紹興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配套教材,以越地文化為藍本,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歷史眼光、批判性思維和多元化包容。本書秉持堅持中國道路與堅持胸懷天下有機結合的理念,立足于越地人文經典,涵蓋傳統(tǒng)藝術領域,分為治水文化救世與避世黃酒文化共飲與獨酌越劇文化借鑒與傳承膽劍文化自強與雪恥等專題內容,以此增強讀者對越地文化的自信與熱
金普森,1960年畢業(yè)于杭州大學歷史學系,并留校任教,曾擔任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歷史系系主任、人文學院院長,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歷史學會會長等職。金普森教授長期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國近代經濟史、浙江地方史的研究,數(shù)十年來在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百余篇,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本書即為浙江大學歷史
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特有智慧和中華民族的身份識別碼,其中蘊含的諸多具有時空穿透力的優(yōu)秀成分。我們將其進行學理梳理、發(fā)掘與創(chuàng)新,不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實現(xiàn)路徑,也不僅可為中國式
崖山海戰(zhàn),是一場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著名戰(zhàn)役。1279年,蒙古軍隊與南宋軍隊在廣東新會崖山海面上,展開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海戰(zhàn),最終南宋軍隊落敗,陸秀夫負末帝趙昺投海殉國。本書以歷史中的十二個地名(蔡州、釣魚城、鄂州、上都、益都、瀘州、襄陽、大都、丁家洲、臨安、崖山和零丁洋)為線索,自1234年端平入洛開始,一直寫到1279年
甲午海戰(zhàn)慘敗,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洋務派失勢,以變法圖強為口號的維新派開始了史無前例的變法運動,然而各方勢力在既得利益的驅使下暗中較量,變法最終以宮廷政變收場。學習西方、救亡圖存的初衷不知不覺淪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識,而借改革重新分配晚清這塊利益蛋糕卻是最終目的,更加激烈的派別斗爭在一輪一輪的改革中展開,讓清王朝
本書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文匯報社共同編寫,收錄了68位上海社科大師的生平事跡、學術思想與卓越貢獻,展現(xiàn)了燦若星辰的學術名家與上海這座城市的碰撞與交匯。全書還融入建筑可閱讀和CityWalk理念,通過生動的人物故事、精美的建筑圖片,以及通往每個大師紀念地的地鐵路線和手繪地圖,讓讀者能夠帶著書本去旅行,跟隨陳望道、譚
兩晉是黑暗、屈辱、不幸的朝代?晉朝如何突破二世而亡的歷史瓶頸期?皇室與士族共治秩序的產生,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必然? 這是一本完整的兩晉政治史讀物,全面揭示了兩晉興衰背后的深層次治理邏輯與歷史因果,多角度透視了晉王朝的困境。書中從政治制度、社會結構、文化環(huán)境等多方面出發(fā),結合人物個案和家族研究,剖析了導致晉王朝衰敗的死結現(xiàn)
天啟一朝,內憂外患迭起,大明王朝步入歷史的十字路口。中興還是毀滅,歷史拐點上的大明王朝面臨著空前的生死抉擇。在這個晦暗不明的歷史時期,充斥著朋黨爭斗的刀光劍影。東林黨崛起,閹黨坐大,諸多朋黨及各類官員夤緣攀附,各種官場權謀盡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全書視角獨特,史料翔實,細節(jié)生動,人物典型,史實與史論密切融合,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