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正集》,一百卷,附錄《道學基統(tǒng)》篇、《外集》三卷,元代吳澄撰。 吳澄一生著書講學,所作詩文數(shù)量龐大,本書收錄的詩文集題材廣泛,有雜著、答問、說、字說、書、疏、序、記、碑、銘、題跋、墓碑、墓表、墓志銘、行狀、祭文、制、誥、表箋、韻語、經筳講議、五言律詩、七言律詩、雜題等。吳澄所作詩文典雅宏麗,諸體皆備,學問規(guī)模宏大
《劉蕺山先生集》,全書二十四卷,內容豐富,含括奏疏、書、序、箴說、墓志銘、墓表、行狀、雜著、祭文、賦詩等文體,在詩文往來中展現(xiàn)出劉宗周對時政、黨爭、教育等國事的思考。比較有名的《人譜》《學言》《讀易圖說》《講學雜解原旨》等文章集中反映了劉宗周的理學思想,主張慎獨主敬,在平實中做慎獨工夫,推崇慎獨之說。劉宗周對理學的推崇
《考亭淵源錄》,明代宋端儀撰,薛應旂重輯。宋端儀留意程朱理學,輯要程氏師門、朱子師門等人理學著作或言論,參互考訂,成書十四卷,自題為《考亭淵源錄初稿》。《初稿》主要講述朱子師門淵源以及朱子門人之理學言論或主張,概述理學宗旨。薛應旂以宋公初稿為基礎,刪其繁冗,增其未備,録成二十四卷,側重介紹朱子師承以及同輩學者的理學思想
生理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yè)本科生的核心課程之一。本書共15章,前兩章側重介紹當代神經生物學、腦科學和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概念和新方法,如分子神經生物學方法、神經振蕩理論等;第3~15章按照當代心理學理論體系,系統(tǒng)介紹感知覺、注意、學習、記憶、言語和思維、本能和動機、情緒、人際交往和執(zhí)行控制、睡眠與長時記憶、意識、智能和人格
《變態(tài)心理學(第二版)》是供專業(yè)人士、相關專業(yè)學生學習的教科書;在講解變態(tài)心理學的發(fā)展歷史、解釋異常心理現(xiàn)象的理論模型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各心理障礙的表現(xiàn),以及關于病因的生物、心理和社會文化因素的解釋、治療和干預。 本次更新改版,診斷標準以DSM-5為基礎,并對比了ICD-11與之的異同;各章均增加了近年的研究成果,突
親子溝通作為親子關系的核心內容,對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如今,以信息通信技術(ICT)作為媒介的溝通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父母和青少年溝通提供了新的渠道。那么,目前我國父母與青少年子女的ICT溝通現(xiàn)狀如何?給親子關系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針對這些問題,目前國內外雖然有一定的實證研究積累,但國外研究大多聚
“北學”是一個古已有之的學術概念,既指一種學術流派,也指一種學術傳統(tǒng),其概念有廣、狹之分,但彼此并不沖突,其主體是燕趙地域之學,延展則為北方文化學術傳統(tǒng)。因此,“北學”既是燕趙地域之學,又是北方文化精神的象征,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代表!侗睂W研究》輯刊是國內首家專注于北學研究的學術刊物,力圖為北學研究提供一個思想交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核心旨歸即做人成人,如何實現(xiàn)個體自我修為實為關鍵。從歷史角度看,修為有自身的演變。儒家修為邏輯起點這就是人就是“人”,同時人是文化化的人,且人有其人的意義世界。儒家修為的理論基礎即人性論。而修為實質,即修心即修價值觀念,而息心在于去除雜念與邪念,治心則是即解蔽,修心即更重要在于娛情養(yǎng)性、節(jié)情
“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專業(yè)理論課程。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中保教知識與能力科目也涉及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內容。本課程旨在引領學生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一般規(guī)律,提升其解決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問題的能力,為今后能順利在幼兒園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奠定重要基礎。
人之情緒,不論興高采烈或郁郁寡歡,均可感染他人。與抑郁者聊天,則自身亦感消沉;與自信達觀者談心,則自身亦多喜悅。此即本書著墨描繪之“情緒傳染”。本書綜合各個學科,包括社會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歷史學、跨文化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為這一社會心理現(xiàn)象提供了翔實而令人信服的證據。在本書中,作者認為,人們在日常接觸中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