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書以《“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tài)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35)》提出的“推進生態(tài)文明教育,將生態(tài)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以及教育部辦公廳、國家發(fā)改委辦公廳印發(fā)的《綠色學校創(chuàng)建行動方案》為依據(jù),以青年學生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的提升需求和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教育的現(xiàn)實需要為立足點,共設計了七章內(nèi)容,包括認識生
《陳亮集》是宋代“永康學派”代表人物陳亮的文集,由當代宋史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奠基人鄧廣銘先生校點。 陳亮《龍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由其子陳沆在其過世之后編成,但自元明以后已經(jīng)湮沒不傳,流布于世的多以明成化年間永康龍川書院三十卷本為祖本。鄧先生利用流傳海外的珍本——南宋末年刊《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將其中所收陳亮文與明成化
本書為康德著作全集的最后一卷,主要包括康德關于邏輯學、自然地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著作?档略(jīng)在格尼斯堡大學多次開課講授這些課程,被認為是教育學和自然地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而他的邏輯學講義則是對其整個思想體系的重述和概述。本卷內(nèi)容大部分為首次譯成中文。與《康德著作全集》第9卷相比,本書增加了各篇科學院版的編者導言、科學院版
本書是《康德著作全集》的第8卷(注釋本),主要收入康德1781年之后的論文,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關于一種世界公民觀點的普遍歷史的理念》《回答這個問題:什么是啟蒙》《人的種族的概念規(guī)定》《論目的論原則在哲學中的應用》等等,豐富了康德在哲學、政治學、神學、語言學、自然哲學等各領域的觀點,研究這一時期的著作,是理解康德后期
本卷包括康德兩部重要著作:《學科之爭》和《實用人類學》。前者分別討論了哲學學科與神學、法學、醫(yī)學等的分歧與爭執(zhí)。后者第一部分為人類學教學法,論述了人的認識、情感與欲望能力;第二部分為人類學的特性,對人類在個體、性別、民族、種族、種類方面的特性作了簡要探討。兩部著作都是康德的重要作品,特別是《實用人類學》,是人類學史上不
本書為《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注釋本,收入《純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來形而上學導論》《未來形而上學的奠基》《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初始根據(jù)》,是康德關于形而上學的重要著作,體現(xiàn)了他學深邃的哲學思想,在哲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是研究康德思想的必讀書。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康德著作全集》第四卷相比,本書增
本卷的內(nèi)容是《純粹理性批判》第二版!都兇饫硇耘小返谝话嬗1781年問世,因被人誤解為“貝克萊主義”而使康德異?鄲。于是康德于六年后對這部書作出了修訂,尤其是增加了“對唯心論的駁斥”一節(jié),并大大地壓縮了有關再生的想象力的派生作用的部分!犊档氯房茖W院版的編者把第二版單獨編為第三卷,而把第一版中修訂較多的部分與其
"王路教授是我國著名的邏輯學家、哲學家,也是亞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研究專家。他提出邏輯就是“必然地得出”,相關認識推進了國內(nèi)現(xiàn)代邏輯觀念的傳播,影響了幾代人;他提出應該在系詞的意義上理解being,并且把這樣的理解貫徹始終,他的觀點顛覆了傳統(tǒng)認識,被稱為一“是”到底論,引起國內(nèi)西方哲學界持久的熱烈討論;他提出句子圖式,為哲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若從生物學角度對人類的愛情進行解釋,以科學的視角剖析人類最神秘的感情,雖然存在很多不確定,但頗有啟發(fā)性。為什么我們相愛?為什么我們選擇自己選擇的那個人?男人和女人在各自的浪漫感情中有何不同?一見鐘情、愛與性欲、愛與婚姻、動物之愛、愛的演化、愛與恨等話題共同構成了這本書的主題。
這是文津獎獲獎作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孟琢老師給孩子的國學讀物,共6冊。一套書讓孩子愛讀并讀透構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石的六大國學典籍:《論語》《孟子》《莊子》,儒道兩家構成中國人的精神底色;《史記》讓我們讀懂歷史,讀懂文明;《孫子兵法》讓我們有謀略,懂方法,有高度;《說文解字》則是讀懂古文、親近國學、愛上語文的基礎。這些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