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錄的孔子言行語錄,是中國歷史上儒家的重要典籍。本書選擇了具有重要學術意義和版本價值的《論語》著述,影印出版。其中,如《論語》的注本,選擇了反映漢魏古注和宋代《四書》學的特點的何晏《論語集解》、朱熹《論語集注》;《論語》的義疏,選擇了梁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宋邢昺《論語注疏解經》和清劉寶楠
你是否因為他人一句無心的評論而久久不能釋懷?你是否因為別人一個不經意的眼神而心生憤懣?你是否因為過度在乎他人的看法而做事畏手畏腳?其實,我們不必太在意生活中的“小敏感”和“小挫折”,因為它們有的是別人的無心之過,有的則只是自己的主觀臆測而已。情緒過敏會讓一個人變得脆弱,而鈍感是一種力量,能讓人更加有韌性。《情緒鈍感力》
《情緒自救》不是一本理論說教書,而是一本自我情緒診斷手冊,一本自我情緒援助指南,告訴讀者如何擺脫情緒問題,獲得內心淡定、平和、安寧的通俗讀物。通過閱讀此書,讀者可以清楚、準確地認識自身情緒問題,及時從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一書在手,既能“對號入座”,自我診斷存在的負面情緒及其誘發(fā)原因,更可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給自我一次正
《因明入正理論》由陳那的弟子商羯羅主造,玄奘于647年譯出。譯場中諸弟子根據玄奘的譯講作了注疏,初有神泰、靖邁等前輩的注疏,后有文備、文軌等人的注疏。窺基的疏是在這些著作的基礎上寫成,但未全部完成,似喻能立不成原文以下由弟子慧沼續(xù)成,被尊稱為《因明大疏》。本疏在晚唐時便已在國內佚失,1895年,楊仁山從日本取回,189
王恩洋先生(18971964)自言:昔讀《因明大疏》不甚了解。民十三年從先師于南京內院治唯識學。呂秋逸學長講因明,予得益頗多。后歸川,建龜山書院,為講《入論》,因而作釋,僅成半部,因事輟筆。三十四年復在文教院講《入論》,始續(xù)成之。此《因明入正理論釋》1947年由四川東方文教研究院印行。周叔迦先生(18991970)的因
1903年,第爾斯(HermannDiels,18481922)出版《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殘篇》,后經修訂增補,在其生前于1906年、1912年、1922年出版第二、三、四版。其學生克蘭茨(WaltherKranz,18841960)在1934年、1952年分別出版了第五版和第六版。1948年,英國學者弗里曼(Kathle
欒調甫(1889-1972),1904年即立志研究《墨經》,1911年寫成《名經注》。1922年4月梁啟超出版《墨經校釋》(書中收有胡適的批評性后序),5月欒調甫發(fā)表《讀梁任公〈墨經校釋〉》一文,從而引發(fā)了一場持續(xù)三年的墨辯大討論,參與者皆為當時的墨學研究大家,如張仲如、伍非百、張子晉、章士釗等。1926年1月中華書局
漫畫趣味心理學啟蒙書 兒童趣味百科
《道德經》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著作,又稱作《老子》!兜赖陆洝芬粫譃榘耸徽。盡管全書只有五千余字,但從古至今,研究《道德經》的文字已經有幾千萬字之多,注解《道德經》的名家也有數十家。可以說,《道德經》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創(chuàng)性和啟發(fā)性的著作之一。《道德經》一書,歷來注本很多,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