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了威廉·詹姆士1906年在美國波士頓羅威爾學院和1907年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演的講稿。 全書共七講,包括:哲學現(xiàn)存的兩難選擇、實用主義的意義、對形而上學問題的實用主義的思考、一與多、實用主義與常識、實用主義的真理觀、實用主義與人本主義和實用主義與宗教。在這部著作中,詹姆士把實際結果作為判斷真理的
致良知教作為陽明及其弟子后學內進德以修己、外親民以教化的共同宗旨,在16世紀的中國思想轉折中掀起一次重大社會思潮。近代以來,學人或從人文宗教,或從政治文化視角定位致良知教的作用與影響,卻忽略了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致良知何以為教。本書將致良知教視為一種思想史事件,關注從陽明到龍溪、泰州圍繞致良知教所展開的教化實踐,為何會
《人類理智研究》由《人性論》的第一卷改寫而成,內容清晰簡潔,是了解休謨思想的最佳途徑。本書總共十二章,各有一個主題。體謨在此將一切哲學分為兩類:簡易淺顯的哲學和精密深奧的哲學,對人類理智的研究乃是屬于后者。同時,休謨提出,知覺有印象以及觀念兩種,事實的推論都基于因果關系,而因果關系僅僅是基于經驗的習慣。深入分析必然性觀
漫長哲學史中,思想家們以什么樣的認知方法來理解、探究世界?這些思路與成就又為過去及當下的科學技術、政治與倫理思想提供了怎樣的理論框架? 本書拋棄了一般哲學史著作的線性敘事,以專題劃分,深入考察了證明何以為知識奠基、經驗與知識的關系、心智的本質、個體行動的倫理等諸多學界迄今仍持續(xù)追蹤、不斷推進的重要問題,展現(xiàn)出哲學獻給世
在這本專門獻給中國精神分析家和分析者的著作中,比爾斯坦通過對法國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雅克拉康后期理論的深入研究,對精神分析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終其一生都在思考的問題作出了回答。作者立足于拉康的主體拓撲學理論,系統(tǒng)地闡述了作為一門科學的精神分析是如何由三要素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所組成的;他還詳細闡釋了精神分析從弗洛伊德
你是否聽過內在小孩?這是一部開始這一切的經典書。1987年,查爾斯·L.懷特菲爾德突破性地創(chuàng)造出內在小孩這個概念,意指我們自身真正活著、充滿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且十分愉快的那部分,正式開啟了內在小孩的運動。本書講述了內在小孩怎樣在創(chuàng)傷和喪失中迷失,又怎樣去療愈。我們可以治療成年生活中的恐懼、困惑和不愉快。出版1
如何讓孩子自覺地學習?如何讓員工熱情地工作?如何讓他人心甘情愿地追隨?如何讓自己積極、高效地做事?如何讓顧客欲罷不能地購買……人們積極和持續(xù)的行為是被多巴胺塑造的,要想驅動人們積極和持續(xù)的行為就要掌握喚醒多巴胺的語言。本書分享了如何利用多巴胺塑造人們的7種能力,以及持續(xù)喚醒多巴胺的7種模式,
渾然天成的輕松自如與平靜安然是可以通過心智培育習得的。丹尼爾教授在本書中向讀者提供了一種科學、有效的冥想方法覺知之輪。利用這種方法,讀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的專注力、覺察力和平靜感。丹尼爾教授在本書中深入探討了冥想有效性的科學原理,教讀者學會利用注意所到之處,神經放電流動,神經聯(lián)結增長這一原則,通過覺知之輪這一實踐
現(xiàn)代生活的一個顯著特征在于人們普遍陷入了一種倦怠的狀態(tài)。這種倦怠無關人們的精神健康狀況,而是一種“無所謂”的普遍心態(tài)。倦怠使快樂消退,使動力減弱。我們努力找尋各種方法擺脫倦怠,試圖重新掌控工作與生活的自主權,然而,常見的應對方式往往弊大于利:在面臨緊急任務時拖延,沉迷無意義的電視節(jié)目,熱衷垃圾食品,報復性熬夜……如果曾
想認真學習,卻總是覺得時間不夠。渴望成功,卻摔在目標不清晰這個巨大的門檻上。馬斯克是如何創(chuàng)業(yè)的?他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馬斯克的成就離不開這些工作方法。不是人人都能成為馬斯克,但他的這些理念和方法像費曼學習法一樣,適合大多數普通人修煉與提升。本書將馬斯克在學習、工作、管理中用到的方法做了總結和分解,幫助普通人更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