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nèi)容包括:大屠殺之后的社會學;現(xiàn)代性、種族主義和種族滅絕;大屠殺的獨特性和常態(tài)性;誘使受害者合作、一種道德的社會學理論初探等。
本書共七章,內(nèi)容包括:形象設計概述、美容護膚、化妝技巧、色彩基礎、服飾裝扮、美發(fā)護發(fā)、美甲技術(shù),從美學、心理學、禮儀等角度對個人形象設計進行介紹。
本書凝聚作者三十多年研究《周易》的精華和心得,以會意的方式與精美的圖片相結(jié)合,將卦名、卦象、卦辭匯總在一起注解,盡可能地貼近孔子的原意,體味孔子的所思所想。幫助讀者靈活運用《周易》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惑,進而認識自我,認識人生,改變命運。
本書乃程門弟子所記二程先生日常講學語錄。全書既詳述了二程先生的生平學行,又以天理為本,將二程成圣之學分解為四個階段:明天理、體天理、循天理與合天理,為讀者指示了一條由凡即圣的修身進程。
本書從一個近年來常見的關于人生時間規(guī)劃的話題著手,論述了每個人應該如何活出精彩人生。作者在本書開頭提出“人生A4紙”的問題,即按照75年的平均壽命來計算,那么人的一生也只有3萬天,900個月。如果在一張A4紙上以30×30的規(guī)格畫出900個格子,那么,人的一生便濃縮在了這張A4紙上,每一個格子,代表一個月。全書從生活、
本書為當代西方易學研究的代表之作,是作者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充分吸收中外學者研究成果,利用近數(shù)十年尤其近年來發(fā)表的出土材料,歷經(jīng)四十年積累而成,在《周易》的成書及其早期演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全書總體分為兩個部分,第一至第六章分別探討了《周易》傳世和早期文本、古代中國的占卜哲學、龜卜、蓍草占卜、《周易》文本與蓍草占卜和
孟子是戰(zhàn)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早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豐富而深邃的政治哲學思想都凝聚在《孟子》一書之中,是書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人所撰,是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本書吸收前人經(jīng)驗,對這本《孟子》重新校釋,包含校注和譯文兩大部分,不僅對重點字句和版本異同做了校注,還對全文逐字翻譯,方便讀者理解《孟子》的
本書詳盡梳理和總結(jié)了《韓非子》的文獻流變及接受發(fā)展史,廣泛搜羅了百來種重要的《韓非子》全本、選本、殘本以及學術(shù)札記和研究著作,詳述了1949年以前《韓非子》的主要版本、校釋著作、研究論著的內(nèi)容主旨、價值得失、流傳情況等,也涉及作者的生平事跡,并對其中的學術(shù)問題進行深入的考證和討論,旨在為讀者研究《韓非子》及其相關資料提
楊時(1053-1135),北宋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創(chuàng)立龜山學派,是宋代理學史上承先啟后的代表性人物,其學術(shù)思想極為豐富,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地位。《龜山先生語錄》一書所錄乃楊時在崇寧三年至政和二年之間,于荊州、京師、余杭、南都、毗陵、蕭山等地的講學之語,由其弟子整理、匯編成書。書中內(nèi)容十分博雜,既涉及楊時對四書
本書是對南宋理學大家、名臣真德秀(11781235)的專門研究,通過對真德秀的成長歷程、真德秀對君臣之學的詮釋與建構(gòu)、真德秀的政治思想及軍事戰(zhàn)略、真德秀的施政主張與地方治理、真德秀的文道觀與正宗典范等對真德秀進行全面較系統(tǒng)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