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評論》創(chuàng)辦于2008年,是四川大學法學院、四川大學近代法文化研究所主辦的法律史學研究集刊。每年出版兩卷,系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集刊內容豐富,史料翔實,視角獨特,方法新穎,對探尋歷史上的中國法及其近代轉型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頗受業(yè)界和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好評。本卷收錄21篇文章,設“法律史的全球
以實證研究為分析視角,國際仲裁中心本質上是在特定法域內以一個或多個城市向外輻射的區(qū)域為基礎,以仲裁機構為引擎,聚合其他上下游法律服務機構或組織,為本法域內外市場主體預防和解決糾紛,提供仲裁及相關法律服務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yōu)質生態(tài)系統。本研究圍繞國際仲裁的中心化現象,分析域外知名國際仲裁中心的發(fā)展脈絡與基本模式,探討中國
本書嘗試對市域社會治理法治化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對我國各地在市域社會治理實踐中的探索、面臨的現實困境及發(fā)展趨勢和特點等進行了系統梳理。圍繞如何“加強黨對市域社會治理法治化的領導”“提高市域行政執(zhí)法整體效能”“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實現公正司法”“完善市域社會治理法治化監(jiān)督體系”等方面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同時回應了當前學術研究中
本書是在第九版基礎上,根據2022年底最新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法(草案)》以及其他已頒布的12個稅種的法律文件和其他稅種的最新稅收政策、法規(guī)及相關公告等進行修訂和完善。本書系統探討了稅法原理與操作實務,在對稅法基本原理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從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納稅環(huán)節(jié)、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稅免稅等稅
本教材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進行全面系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介紹和闡述,教材分為六編:第一編為個人信息保護概述,主要介紹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第二編為個人信息處理規(guī)則,主要介紹知情同意規(guī)則、法定許可、敏感個人信息的處理規(guī)則、多數人處理個人信息的規(guī)則、國家機關處理個人信息的規(guī)則、個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規(guī)則。第三編為個人
當下,幾乎人人都在談論元宇宙,但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元宇宙給法律帶來了怎樣的變革與挑戰(zhàn)?法律又會對元宇宙產生怎樣的約束與制衡?元宇宙會帶來哪些機遇與風險?我們應當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不被侵犯?……關于這些問題在本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本書立足于中國的法律制度,從涉元宇宙的典型案例出發(fā),對元宇宙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
本教材以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理論與實務問題為核心,把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案例分析,把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理論與實務問題貫通起來闡述清楚,使實體法和程序法互相配合,增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本教材以我國仲裁法、仲裁法司法解釋為規(guī)范依據,緊密結合我國民商事仲裁的當前實踐動態(tài),尤其是體現中國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北京仲裁委員會等著名仲裁機構的仲裁規(guī)則之進展,吸收和反映近年來仲裁法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入淺出地闡述仲裁法學的基本范疇和基本理論,系統、準確地傳遞仲裁法的知識體系。
陳興良教授的《共同犯罪論》(第四版)一書,立足于我國關于共同犯罪的立法和司法,并吸收和借鑒德日關于正犯與共犯的學說,初步建構了具有我國特色的共犯教義學理論體系。本書初版于1992年,系作者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此后,隨著我國對共同犯罪的立法演變和司法發(fā)展,作者對本書的內容進行了修訂與補充,先后出版了第二、三版。本
本書是對犯罪參與這一刑法學中最復雜的重要基礎理論問題進行全面系統深入論述的學術專著。其在對我國刑法采取單一正犯體系及所具有的特色和優(yōu)勢做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運用單一正犯理論,結合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際,對我國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及共同犯罪人,做了頗有新意的闡述;同時對為何不能用區(qū)分制體系下流行的犯罪共同說或行為共同說、共犯從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