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是西漢董仲舒闡釋《春秋》的著作,董氏在書中極力推崇公羊學,發(fā)揮春秋大一統(tǒng)之旨,闡釋了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為核心的理論系統(tǒng),為漢代的封建集權統(tǒng)治奠定了理論基礎。本書為凌曙注解《春秋繁露》之作。凌氏認為《春秋》之義存于《公羊》,《公羊》之學傳于西漢董仲舒,又以《春秋繁露》流傳已久,訛誤較多,故收集舊說作《春秋繁露
最近幾十年,西方哲學界掀起殘疾研究熱。相關學者從社會建構論、后結構主義、現(xiàn)象學、新唯物主義和后人本主義等立場對殘疾問題作了多維度解讀,反思和批判了關于它的舊有觀念,修正了一些習以為常的理論預設。其中的主要觀點是,殘疾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個人的醫(yī)學或生物學問題,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某種異常、偏差和缺陷,它實際上具有社會構成性,也
關學與理學(第一輯)
約翰·洛克是17世紀后期、18世紀早期英國偉大的哲學家,他在經典作品《人類理解論》中提出,我們的知識以經驗為基礎,主要通過感覺為我們所獲得;但奇怪的是,知識傳遞的信息被誤解了。在本書中,作者揭示了洛克如何得出他的知識理論,以及洛克對寬容和責任政府等自由價值的闡述如何構成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的基石。
他是孤獨的哲人,他是信仰的騎士,他是現(xiàn)代西方存在主義的先驅。作為19世紀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思想家之一,克爾凱郭爾的許多觀點完全處于主流思潮之外。他對康德和黑格爾的倫理與宗教理論所作的回應,他的主要觀點與費爾巴哈、謝林等人學說的對比,他對人的存在狀況所進行的探究,這些在本書中都有評論性的闡釋。
西政文庫以集中出版的方式體現(xiàn)了我校學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它既展示了西政從原來的法學單科性院校轉型為以法學為主,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大學后所積累的多元化學科成果,又反映了學有所成的西政校友心系天下、回饋母校的拳拳之心,還表達了承前啟后、學以成人的年輕西政人對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人民福祉的關切與探尋。
北宋理學家楊時是朱熹導師李侗的導師,閩學鼻祖。本書簡要介紹楊時的生平、求學經歷、學術成就和楊時文化的時代價值,以及從伊洛二程到閩北游酢、楊時、羅從彥,到李桐、朱松再到朱熹的師承淵源,收集整理了他們之間的往來書信和相關語錄,充分展示了楊時立雪程門、倡道東南的勵志故事和刻苦精神,以及朱熹在楊時等人基礎上批判地發(fā)展洛學、綜合
作者以自身經歷總結出如何才能一步一步擺脫貧窮,通過努力變成有錢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本書里,相對于現(xiàn)成的技巧,更有價值的是將努力賺錢實現(xiàn)財務自由的思路傳遞給讀者,對于望賺錢卻不知如何賺錢的群體有一定的啟迪作用。本書正文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著重討論了種子資金的重要性。提醒人們不可忽略原始資金的重要性,種子資金就
本書是弗洛伊德最為重要、知名的作品之一,書中弗洛伊德對“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實驗,分析了夢的凝縮、夢的轉移和夢的二重加工,討論了夢的隱意內容,解析了愿望滿足的原理,描述了俄狄浦斯情結,闡述了幼兒生活對成人性格的影響。本書不僅為人類潛意識學說奠定了穩(wěn)固的基礎,而且為人類認識自己確立了里程碑,標志著精神分析體系的正式建立
《闡釋學學刊》分為“闡釋的張力”“歷史的維度”“域外新論”“批評的勝境”四個欄目,主要集中在文學方面的闡釋,兼及中國古典文學、現(xiàn)當代文學和西方文學及文論,為國內第一個專注于闡釋學方面研究的集刊,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