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美國著名詩人、思想家愛默生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其美學特色及影響。由于愛默生演講式、散文化的論著方式,及其隨時代不斷做出思想調整,使得對他展開完整思想爬梳難度較大,國內外鮮有專門美學論著。故本書選題具有較高的學術前沿價值,可為讀者全面把握愛默生美學思想提供參照。本書將詩與行動視為愛默生美學的核心內涵,從神圣詩人、詩
實驗哲學(ExperimentalPhilosophy,簡稱X-Phi)運用社會心理學、認知神經(jīng)科學等領域的實驗方法研究哲學議題,是21世紀初國際哲學界興起的一場哲學方法論變革運動。本書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了實驗哲學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重點探討了實驗哲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論意義與價值,回應了對這場哲學變革運動的質疑和批判,并對
哲學是關于宇宙一切事物的普遍性的科學,分為元哲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與社會哲學四個哲學學科。因為宇宙一切事物分為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意識三大領域。關于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意識三大領域一切事物的普遍性的科學,就是元哲學,亦即所謂第一哲學、形而上學;該學科的研究對象,按照從抽象到具體等范疇排列順序之原則,依次是:事物、變化
《悲劇的誕生》是德國現(xiàn)代哲學家尼采(FriedrichNietzische,18441900)一部較為系統(tǒng)的美學和哲學著作,寫于18701871年間。尼采在本書中秉承瓦格納通過藝術重建神話的理想,構造了一個文化哲學理想,撇開以早期希臘神話和英雄傳說為內容的藝術文化,批判后起的科學-理論文化(發(fā)端于蘇格拉底的科學樂觀主義
《普羅泰戈拉》對話背景設定在伯利克利時代,即公元前433年,蘇格拉底當時約35歲。這篇對話被人們視為柏拉圖的精品杰作,它不僅刻畫了最著名的智者普羅泰戈拉,而且也提供了另外個兩位著名智者普羅狄科和希皮亞的思想概要。普羅泰戈拉在雅典的活動、他與伯里克利的友誼、他為城邦起草法律、他的不可知論和他的全部作品,促使人們對智者的教
《自身覺知與他異性》是享譽英美和歐洲的現(xiàn)象學家扎哈維的少作,是扎哈維最富洞見、最有思想靈感的作品之一,初版于1999年,2020年出版了最新修訂版,中譯本由扎哈維的學生趙猛依據(jù)最新版譯出!蹲陨碛X知與他異性》作為一本嚴謹和原創(chuàng)性的哲學著作,作者有力地論證了,現(xiàn)象學能夠為關于自身意識的討論做出關鍵的貢獻。通過與分析哲學(
本書是18世紀德國哲學的代表著作之一,深刻地影響了包括康德哲學在內的哲學體系的構建。全書以條例、定律的形式結構而成,總共1000條,完整地涵蓋了從形上學、認識論、宇宙論、心理學到自然神學的各哲學領域。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最基礎、最根本的定律出發(fā),層層上升,推至各領域,其嚴謹、條理、質實、有力的特質充分體現(xiàn)了德國哲學的特點。作者
本書是海德格爾于1924年夏季學期舉辦的馬堡講座亞里士多德哲學的基本概念的講課稿,主要根據(jù)當年聆聽過海德格爾講座的多位學生的課堂筆記編輯而成,同時編入海德格爾的講座手稿。 從內容來看,本書從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卷五所列三十個基本概念出發(fā),進而逐字逐句深入闡述涉及這些基本概念的亞里士多德希臘文本。 這部講稿既是海德格爾
本書借鑒多學科資源,特別是文化心理學資源,以文化心理結構或者說中國文化的三個預設此時取向、關系本位和團體主義為理論基礎,分別從大一統(tǒng)、德治、人倫、孝治、禮治、風化和制度幾個方面分析了儒家治道產生的深層土壤,深入批評了學界盛行的制度決定論思維。
本書的核心觀念是印度哲學思想中的絕對本體觀,在佛教中它就是涅槃觀。作者追述了從吠陀詩歌到梵書、奧義書的超驗絕對觀源流,最終落實于大乘佛教的龍樹中觀哲學。雖然本書在名義上是講涅槃觀念史,但實際上顯示了全部佛教基本學說從小乘向大乘發(fā)展的哲學背景,也揭示了整個佛教實踐活動的思想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