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藏經(jīng)(漢文部分)·續(xù)編》由任繼愈先生倡議并擔任主編,是繼1997年中華書局出齊《中華大藏經(jīng)(漢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編纂工程,從《嘉興藏》、《卍續(xù)藏》、《頻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經(jīng)及敦煌文獻、房山石經(jīng)中,挑選《中華大藏經(jīng)(漢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網(wǎng)羅遺珍,點校流通!独m(xù)編》規(guī)模宏大,
本書是重慶大學教授,也是在博弈論領域著名的經(jīng)濟學專家蒲勇健撰寫的一本哲學思考錄,本書是作者基于不同學科學習與研究所經(jīng)歷的思考濃縮成的一本著作,作者提出的元理性,是基于休謨、康德的古典哲學思維路線,現(xiàn)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重要發(fā)現(xiàn),馬赫和龐加萊的科學哲學思想,現(xiàn)代生物中心主義哲學,哥德爾定理等近現(xiàn)代思想與科學發(fā)現(xiàn)的再創(chuàng)造。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宋理學詩研究”(項目號13BZW065)結項成果。本書是迄今為止研究理學詩最全面、最系統(tǒng)、最深入的著作。第一章論定了理學詩的概念和研究范圍,全面描述了宋代理學詩作者和作品的概況,這是以前的相關研究都沒有做過的工作;第二章從縱向角度考察了宋代理學詩的發(fā)展源流;第三章從橫向角度揭示了宋代理學詩的多
20世紀20年代我國興起了人生觀論戰(zhàn)的浪潮,這一浪潮涉及人生的真相、人生的目的、生與死、人性善惡、自由與命運、偶然與必然、幸福與痛苦、理智與情感、哲學、美學與宗教、人生術等問題,馮友蘭先生總結了中西方數(shù)千年來眾多的哲學流派,從西方的柏拉圖到黑格爾、杜威和中國的儒釋道,分為浪漫派、理想派、虛無派、快樂派、功利派、進步派等
人生難以一帆風順,但人人皆能有所成就。 理解生活的不完美,是成長的契機,也是成熟的階梯。 你是否總被生活的迷茫困住,自卑于自己的局限,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阿德勒指出,我們每個人在成長中幾乎都會受到自卑感的影響,同時天生也有追求成功與幸福的社會興趣和目標。因此,自卑感也可以是推動個體進步的內(nèi)在動力。 當我們設立一個健康的
具身認知理論一經(jīng)提出便受到了教育學界的廣泛關注,但我們并不像泛化的具身應用所體現(xiàn)地那般了解身體以何種方式、在何種程度上影響認知。本書在反思具身效應的發(fā)生條件、解釋效度的基礎上,提出具身的生成是多因素的同構共生,符合最大通達性原則。即,在特定的情境中,只有顯著性刺激激活的、具有最大通達程度的認知反應模式才能顯現(xiàn)出相應的具
本書在揭示老子哲學具有和西方傳統(tǒng)哲學一樣求體求故求理的一般哲學特性的基礎上,重點闡述了老子哲學更具有歷史哲學的特性,這種歷史哲學同時也是一種時間哲學,其兼具歷史、倫理雙重意義,并以道法自然的命題,確立了自然作為歷史法則和倫理法則之共同本體的地位;作為一種歷史哲學,它是立基于歷史性因果觀念和追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學術觀念,運
中國實學研究會(英文名:ChineseSocietyofShixue)成立于1992年10月,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注冊登記、由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自愿組成、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國家一級學術團體。中國實學研究會團結、組織海內(nèi)外熱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專家學者,促進海內(nèi)外學術交流,對中國和亞太
本書以趣味漫畫的形式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識別并接納自己的情緒,如何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尋找積極的情緒調(diào)節(jié)策略。